我市加快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近日,我市印发《南昌市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我市面向未来的产业基础更加牢固,未来产业发展逐步起势,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初步构建集“先进技术研发、高端智能制造、前沿场景应用”于一体的未来产业生态体系,未来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行动计划》明确,坚持抢位发展与错位发展相结合,加强与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和南昌市“8810”行动计划有效衔接,按照“0→1(探索)、1→N(培育)、N→N(发展)”梯次发展思路,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主线,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紧跟前沿、立足优势、分类培育,强化跨区域协同创新,突出技术未来化、基础未来化、制造未来化、应用未来化一体推进,加快构建体现南昌特色和优势、适应未来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市将重点发展未来信息、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健康、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围绕“技术创新为动力、基础保障为支撑、制造升级为抓手、示范应用为牵引”的发展路径,加快推动要素跨产业链融合、跨生态圈协同,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路。
与此同时,聚焦“创新引领、平台支撑、产业升级、企业主体、场景牵引、要素保障”实施六大行动。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梯次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着力推动国家实验室在昌基地建设,推动航空、食品、医药健康等优势领域组建省实验室,围绕未来产业布局导向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推动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梳理未来产业技术问题清单,构建“企业出题、政府资助、产学研用协同”的攻关机制,重点突破一批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鼓励龙头企业、在昌高校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前瞻紧跟一批颠覆性技术。
实施空间载体提升行动。依托现有资源禀赋与产业创新基础,引导“4+4”产业发展平台差异布局、协同发展,加强与赣江新区融合协作,推进开发区体制创新、资源整合、要素集约,健全优化“管委会+公司”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加快布局培育未来产业,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统筹推进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建设,加快形成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人才汇聚、金融支撑于一体的产业发展生态,构建“前沿研究+技术溢出+科技创业”的未来产业孵化链条。
实施产业迭代升级行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工业元宇宙赋能制造业发展,促进“人—机—物—系统”高效协同,以新一代数智技术赋能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打造一批灯塔工厂、黑灯工厂、未来工厂。加快打造创新示范产品,加快发展功能性服装、功能食品、智能头显、智能汽车、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医疗设备、高效储能电池、虚拟教学、仿真实训等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服务,探索发展类人机器人、6G网络设备等未来产品。
实施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围绕“育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大力招引一批知名企业和未来产业项目。聚焦全市未来产业导向,加快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挖掘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形成未来产业“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的雁阵式企业培育梯队。推动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力争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
实施场景应用建设行动。加强场景清单梳理挖掘发布,构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规模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金融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商业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示范标杆场景应用。充分发挥VR产业先发优势,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中试基地和验证平台,推动未来技术融合应用。加大未来产业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提升示范效应。依托未来科学城建设,重点发展首发经济,开展首发、首秀、首展、首店,打造前沿科技产品旗舰集聚地,率先在全省打造“未来城市”样板。
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乘数效应,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探索财政资金、产业资本和社会资金多渠道并举的投入机制,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共同推动产业、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创新发展,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持续优化“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引育体系,强化未来产业人才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