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昌南”城市副中心“象湖新城”即将拔地而起
一个城市扩张的步伐,展示着城市的活力。
作为单核城市,南昌老城区长期以来,既承担着省会城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全部功能,又要承担城市本身需要承担的市民居住、生活、休闲、创业等多种功能。这就造成了城市结构的局促。城市在面临大发展机遇的时候,城市空间很不舒展,各种城市综合症“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南昌市“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多点组团推进”的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下,南昌正经历着“由单核中心向多核中心”的转变。
随着城市南扩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向南延伸,千禧·颐河园、象湖·威尼斯、象湖源、绿地山庄……以象湖为核心的“象湖新城”应运而生!该城区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根据南昌市“一核五片”的总体规划,城南被市规划委员会定位为“以产业为支撑的开放式城市副中心”,具体目标是“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整个区域内的多样功能进行整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完善城市机能,把南昌市城南城区建设成为产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水准较高的城市综合区。”这一决策给城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象湖新城”正处于这个城市副中心的居住功能核心区。
“象湖新城”22平方公里生长地带
“象湖新城”与南昌市高速外环线相隔,是朝阳洲地区自然延伸的重要地区。具体范围是:南隔堤(高速外环线)以南、雄溪河以西、赣江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
其总体定位从南昌市城市总体功能出发,志在打造一个自然、生态、健康,以高尚居住、休闲娱乐、商业服务为主的新型城区。地块内部水系相连,阡陌纵横,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用地地势较为平坦,大致呈西高东低走势,目前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规划区西望赣江,北靠象湖,与象湖风景区紧紧相连。区域内水质清澈、缓缓流淌的雄溪河、抚河及其丰富的水系和绿色植物,利于营造自然、生态、健康的城区环境。
该区可借助南昌市的发展,带动全区的发展。特别是生米大桥的修建,使该区域与昌北红谷滩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
另外,作为南昌市放射状快速路之一的桃花路在用地内穿过,与南昌市南部环城高速相接,是南昌市南部出入口,这为该区域的发展带来一定契机。
“蓝脉”、“绿网”,象湖新城的规划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生态理念,将原有水体等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成为一整体,将开发建设与生态发展理念有机结合,创造由绿脉和蓝网交织而成的绿网生态系统格局。
该新城区作为南昌市的一个生长组团,其总体定位应从南昌市城市总体功能出发,以高尚居住,休闲娱乐、商业服务为主体,打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自然、生态、健康的居住游憩综合新城。
根据已知的规划目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象湖新城”将大力保护象湖新城区域内天赋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建构大尺度自然空间与中微观环境相结合的城市生态架,在不超越适宜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环境开发容量下,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新城区与自然生态的共融、共生、共长。
同时,充分挖掘发扬新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提高城市自然与人文环境品位,建设配套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越,蕞适合人居住的综合新城。
“象湖新城”空间形态——“自然”、“城市”
由于象湖新区地处城市边缘,该地区从整体上讲应该呈现一种城市形态与自然形态相融合的肌理。依据总体规划要求,新城东部为南昌市绿化契口,且该区水系纵横,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充满“灵秀之色”。因此,该地区应更多表现自然化的环境景观。临赣江一侧的西部更多的应表现一种城市感的空间肌理,与赣江对岸的红角洲遥相呼应,隔江相望。
“象湖新城”道路结构——“TOD”模式
城市结构的基础是城市轴向快速通道网。“象湖新城”的道路规划采用“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强调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主张集约化,高效率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形成紧凑、生态化的区域空间形态。以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为骨干,倡导公交优先的主导原则,形成以公交汽车为主力,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化、智能化的公交网络系统。在各个分区内部发展的高质量公共交通,组织方便的服务网络,以环状为主,解决组团各部分到主快速换乘点的客流集散。
“象湖新城”城市生活——“健康”
在“象湖新城”总体规划中,城市的功能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生态走廊,小区之间引入水系“蓝脉”,作为次生态走廊,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一种卫生隔离,防止传染病传播,此外还有通风,净化空气,产生氧气,健康人体的功能。本规划在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的同时,还重视组团内公共休息场所的建设及居住区与商务功能的布局,尽可能缩短通行距离,鼓励居民以步行来代替驾车,达到“健康城市”的目的。
从布局来看,对于“象湖新城”的规划,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赣江、象湖、抚河及雄溪河等河流水系及快速路、铁路线,从而将象湖新城用地自然分隔成四个功能区,即“一区,三组团”的总体规划结构。
“一区”——是以河流水系,自然景观风貌为主的生态园区,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低密度、高绿化的健康生态园区。
“三组团”——三个生态型综合开展组团(CDA),每个生态组团功能相对完整、独立,以高尚居住、商业文化、行政办公等功能为主。
并且,在每个组团的中间规划有带形公园及体育公园,将外部的生态基质引入到组团内,围绕中间的公园绿地两侧布置公建中心,公建中心的外围布置密度相对集中的居住区,蕞外侧布局密度较低,绿化环境良好的别墅组团,在天际线形成一个梯度演变模式。
“象湖新城”“南昌居住主题公园”
“南昌居住主题公园”位于象湖新城高尚住宅区,规划占地1400亩,总建筑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为南昌首座超大规模纯居住主题示范社区,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和对居住生活的全新演绎将为洪城人带来不同凡响的居住体验。
项目分为三个区域,1区为低层住宅区,建筑类型包括独立别墅、联排别墅和双排别墅,采用北美住宅风格。2区为混合住宅区采用现代主义风格,3区为多高层住宅区采用现代典雅风格。首期开发1区部分,包括多层、花园洋房、联排别墅等产品形态。
“南昌居住主题公园”东、西两侧分别是雄溪河和抚河故道。北侧是南隔堤景观带和优美的象湖,向西远眺是滚滚波涛的赣江。湖泊之静谧姿态,江河之恢弘气势尽收眼底。
同时,“南昌居住主题公园”的绿化景观充分利用水景来营造。小区中的道路沿着蜿蜒曲折的水溪在基地中穿越,起到引导视觉景观的作用,形成小区中的景观轴;缓速通过的机动环道及水边漫步的居民均能享受到不同的景观。
在小区级的道路上设有人行辅道,并通过景观绿化中的小径可到达每一栋住宅。在每个小区还设有通向东西向商业街的步行主路,使小区内有一个完备的步行系统。进入小区,放眼即是独具法国浪漫情调的林阴大道和波浪状的人行步道。穿过了茂密的森林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开阔的草坪让人心情舒畅,迎宾花坛繁花锦簇,开出四季的缤纷。漫步于精美的轴线景观大道上时,感受到的小区高雅、精致的居住情调。回家的路上,穿过了树林,淌过了小溪,跨过了草坪,历经了各种空间的变化和体验。
在居住区中有一条连通抚河故道和雄溪河的景观河道,蜿蜒曲折,将整个居住区贯穿成一个整体,河道边形成丰富的亲水空间,另分枝流入周边住宅组团,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
“南昌居住主题公园”处于“象湖新城”的核心地段,东靠绿地山庄,北靠南隔堤,与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生米大桥毗邻。依托象湖新城区位优势与生米大桥的交通优势,近似于现在的洪城大市场一线的城市地带,她的升值潜力将是巨大的。
“象湖新城”生米大桥拉开时代壮举
在设计与施工上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赣江生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赣江上规模蕞大的桥梁,预计2005年年底竣工。生米大桥位于南昌市外环快速路上,全长3062米,为跨越赣江连接南昌、昌北城的重要桥梁。生米大桥的建设,对于带动南昌外环线沿线地段开发建设,拉大南昌的城市框架,保障南昌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大桥的建设也将成为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南昌的一道美丽景观。
生米大桥的建成,将是一个跨时代壮举。她横跨赣江向东直通象湖新城以北的南隔堤,向西横跨赣江与红角洲南部的东亮山相接,向北再沿丰和大道与生米红谷滩新区快速,通过南昌大桥向南沿滨江大道再与规划中的象湖新城区相连,形成一个高速便捷的循环道路框架,她的建成必将红谷滩新区与象湖新城连接起来。随着象湖新城规划目标的进一步实施,“象湖新城”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文/盛政祥陈玉华本报记者罗蕾
规划中的“象湖新城”作为南昌市的一个外围生长组团,部分土地资源属于南昌县,其道路交通体系,将与南昌市、南昌县的道路交通系统相融,加强新城与其他片区的联系,以形成高效的综合交通性能。
(1)、桃花路(快速路)、抚生路(主干路),沿江南路(主干路)为南北方向主要道路,是与南昌市建立快速交通联系通道。
(2)、南隔堤(快速路)、振兴路(主干路)东西向主要道路是与南昌县建立快速交通的联系通道。
(3)、新城路为东西向主要道路与梅湖组团建立便捷的联系通道。
2、路网布局象湖新城路网布置模式为TOD,即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依托桃花路(快速路),公共交通站点形成三个组团,每个组团采用环状加放射状的道路系统,从而能够快速到达公共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区产生快捷的交通联系。
道路系统分为四个等级: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其中快速路负责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主干路负责各个组团之及周边地区联系,次干路为每个组团和内部主要联系通道,支路则以区内的交通联系为主。
在各个组团中均衡布置绿地斑块,规划区内靠近南隔堤(外环线米的绿化开敞空间带,该开敞空间不仅是城市的保护层,也是城市的呼吸空间。由公园、护城河、低密度的休闲度假期三部分组成,与规划区内的整块绿地及生态走廊融为一体。赣江沿岸控制100~500米的滨江绿化景观带。沿江道路与防洪堤采取路堤分离的形成,有利于营造开敞的绿化休闲空间。带形公园两侧200米范围内,办公、金融、商贸文化娱乐公建中心区。
万科四季花城 均价3200(花园洋房)
庐山花园 均价2880(复式楼)
枫庐新天地 均价 1600(住宅)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