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开区将打造成现代工业区、山水空港城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是硬道理;千个变万个变,事在人为是关键;千条路万条路,真抓实干是唯一的路。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南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工委书记罗蜀强带领着全区上下,同心协力、真抓实干、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以创造性的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推荐阅读:南昌县关于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投资的若干政策
面对2013年的发展动力、赶超机遇、利好政策,罗蜀强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称,要努力把握好当前的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奋力推进实现经开区的全面新跨越。明确发展目标为
2012年是经开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区领导班子改革创新的开局之年。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好的发展思路既能明确方向、统一思想,又能很好凝聚合力,指导工作。“为使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区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罗蜀强说,经开区的发展目标是“现代工业区、山水空港城”,发展定位是“先进制造业主战场、鄱湖先导区主阵地、核心增长极主板块”,发展策略是“工业立区、三产富区、功能活区”。
罗蜀强说,2012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开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呈现出产业不断做大、功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形象不断提升、后劲不断增强的良好局面。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预计分别达到了231亿元、660亿元、31.5亿元的历史高度,在全省开发区中的排名也跃升到了第2位,多项指标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增幅上均位居全省前列。
能够收获这样的发展成绩,罗蜀强感到十分欣慰。他告诉记者,这和经开区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的改变是分不开的。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干部主动想事、干事、谋事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全区上下一心一意抓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激情更加强烈、氛围更加浓厚。”他说,这些好现象值得肯定,要继续发扬。
罗蜀强在接受采访时称,2013年经开区面临的发展动力、赶超机遇、利好政策多重迭加,十分难得。“在利用政策利好方面,要充分抓住时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利用南昌市委、市政府加速打造核心增长极聚集先导区、审批权限下放、支持工业发展25条等。”罗蜀强说,“其次是优势叠加,已经启动的南昌(国家)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处于先导区独特的核心地位,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拥有更多更好的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加上环鄱阳湖南昌赣江区域水利建设项目的强力实施,为我区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后发优势。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越来越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调研频率、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全区重点项目大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发展平台大构建、各方客商大垂青。”
“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停步不前。”罗蜀强说,因为摆在面前的还有压力和危机。“我们要有危机意识,更要有卧薪尝胆的决心。摆在我们面前的有机遇、有前景。”
谈到如何解决新年经开区发展会遇到的难题时,罗蜀强告诉记者,为做好2013年的工作,既要把握全局,又要突出“项目大招商、产城大融合、环境大提升”这三大重点。
罗蜀强说,招商引资是“生命线”工程,是一个发展的“引擎”。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克服招商难,实现赶超崛起,罗蜀强提出在招商工作中要把握三个点:招商对象要重点突出、服务项目要各司其职、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同时,经开区要着力推进南昌小微企业工业园的建设。通过“以小引大、以小带大、以小推大”,培育一批大中型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扶持一大批小微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并从中孵化培育出一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样板工程,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政策的试验区、南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罗蜀强表示,经开区要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完善园区功能,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断头路,积极融入主城区,畅通交通物流环境;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坚持二三产双业并举,合理规划布局;以大昌北为平台,以昌九共融发展为契机,积极推进“东融、西优,南接、北联、中提”规划布局(即积极向东融入老城区、靠西优化提升梅岭区域、朝南加快与红谷滩新区对接、往北与新建县联合打造国家级“南昌小微企业工业园”,“中提”坚持“二三并举”,加快经开区成熟区域产业聚集和服务业发展,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当前经开区正面临着发展转型、环境提升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还有差距,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提高环境竞争力,罗蜀强提出要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的硬环境,要营造高效透明的政策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不抓软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软环境就是不称职”的理念。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了蕞强烈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信号,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重塑经济。罗蜀强说:“今后一段时期,也正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期、黄金期。当前,经开区正处于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由单一的工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的现代园区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着力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创建研发中心,鼓励研发核心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今年,经开区要在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等领域培育出一批企业,使他们在各自领域内成为国内顶尖、国际前沿的单打冠军,彻底扭转经开区大企业少、高新企业少、总部企业少的局面,从而实现南昌经开区在全国开发区中地位跃升、排名靠前,在全市打造核心增长极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取得应有的地位。”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罗蜀强说,经开区要努力把握好当前的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奋力推进“项目大招商、产城大融合、环境大提升”,用超常的智慧、超常的手段、超常的意志,实现经开区的全面新跨越。
改善民生是蕞大的政治、蕞大的政绩、蕞大的责任。罗蜀强表示,在2013年,民生工作将继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他说,在这项工作中要紧扣关键指标、关键保障、关键工程,全力做好惠民、安民、利民工作。
罗蜀强说,经开区做好南昌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就是重大的民生实事,小微企业工业园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它可以更多地提供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企业抱团发展的“生物群”,处于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集聚一起,互为依存、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微企业集群,可以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创建和谐的“共生”环境。
“在生态建设方面,2013年,经开区要着力做特绿、做活水、做优湿地,加速建设5+1绿色通道和区内道路景观带,重点实施龙潭、青岚、乌沙河,黄家湖、白水湖三渠两湖滨水景观工程,精心打造杜鹃花博览园、孔目湖湿地公园和汝罗湖景观区。”罗蜀强说,经开区将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引进建设好1所名学校、1所三甲医院,规划建设好一批居民社区和文化娱乐场所。此外,将健全优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做好市政府分解给经开区的各项民生指标任务,积极推行“五险合一”征缴模式,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力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2022年经济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9个,总投资241.23亿元
去年前11月份金昌市发改部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5亿元
招商引资不停步 江苏启东2022年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3个
去年商洛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千亿元
签约9项!嫩江市招商引资喜迎“开门红”
株洲高新区招商秋季攻势成果显著 预计总引资额约57.5亿元
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千余家企业争先落地
【今日开发区】强化项目带动 扩大有效投资
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勇挑重担 向全国开发区40强奋力迈进
东营市首家国际品牌酒店落户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世奥国际中心B座2207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