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昌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碳”索新路径逐“绿”向前行——南昌市积极稳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admin7个月前 (09-28)南昌产业信息32

  成功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覆盖率达85.7%……近年来,我市积极稳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型,不断“碳”索新路径、逐“绿”向前行。

  近日,记者来到被誉为“中国蕞美工厂”——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江中药谷制造基地,只见绿色智能生产车间里,一条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中药原料和产品都在罐体和管道中完成指定“旅程”,车间工业废水经过处理成为生态景观用水……

  “我们率先淘汰燃煤锅炉,实现煤气改。同时,充分利用中水回用系统、节水减排系统,将净化后的中水回用于湿地景观补水和绿化灌溉用水,解决了厂区内绿化灌溉、湿地补水等耗水量大的问题,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江中药谷制造基地负责人钟志坚告诉记者,近年来,江中药谷实现中水回用量达31万吨,实现节能3875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8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4吨。同时,公司还着力打造污水处理站零碳站点,通过技术综合对药业污水处理过程的碳排放进行管理、核算、评价,不断实现节能减排、努力为企业增值。

  畜禽粪便污染环境、如何变废为宝一直备受关注。在生猪养殖大县进贤县,汇得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出了一条废旧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的闭合式生态循环发展之路。据公司董事长赖力介绍,通过发展农业废旧物资源循环化的综合模式,将猪粪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向国家电网输送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生产有机肥,发酵后生产的有机肥系列产品,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品种品质,从而形成生态种养的“大循环”。

  近年来,我市通过产业指导、政策帮扶、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重点扶持了江西中再生、江西合信发、江西金迪、江西普盛、江西铃瑞等一批主要经营废旧家电、废旧钢材、废旧汽车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企业。今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布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 确定60个城市为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南昌成功入选。“下一步,我市还将结合资源和产业特色,以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 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能力建设、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再制造产业提升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市发改委环资科相关负责人说。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擎,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辆辆AGV小车载着零部件,在仓库和生产线之间来回穿梭;一条条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装配作业,厂房内的中央MES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产品数据……在南昌海立智能工厂,每天都是一派繁忙生产景象。该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绿色、节能、环保发展理念,从原材料无害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不断提升工厂绿色化建设水平。“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三台节能型空压机,替代原有的老旧式空压机,并且通过引进全新的空压机节能系统,减少了压力的波动范围,达到进一步的节能效果。同时,空压机的余热回收系统也运用于锅炉水箱的提温,有效节约了厂区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了厂区的碳排放。”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能源环境科科长助理袁明雷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严管“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先后开展多轮次、全市域“两高”项目摸底排查。同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和技术改造,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持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地位逐步确立,全市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高、“含碳量”更低。据统计,全市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21.7%、41.9%。全市共有省级以上绿色园区(工厂)17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覆盖率达85.7%。

  实现“双碳”目标,绿色交通大有可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织密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接驳网,打造绿色出行环境,让出行更顺畅,让更多市民参与绿色低碳出行。

  12月1日18时,正值晚高峰。记者来到地铁1号线八一广场站,乘客们从地铁口鱼贯而出,站外等待他们的是陆续进站的接驳公交。市民韩正新每天的通勤都是借助公交、地铁完成的。“如今,南昌的公共交通非常便捷,有时我还会骑车上下班,不仅低碳节能环保,还能欣赏沿途风景。”韩正新说。为了更好地实现“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我市在轨道、公交站点有序规划了共享单车停放点位,实施精准调度。目前,我市引入多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共投放共享单车11万辆,日均使用次数约39万次,不仅有效减少碳排放量,也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

  此外,我市大力推进绿道建设,赣江西岸绿道、赣江东岸绿道、乌沙河绿道、玉带河桃花河绿道、抚河故道绿道、幸福渠绿道、艾溪湖瑶湖绿道……这些绿道以自然生态为依托,通过舒适的园林化道路,连接居民区、公园景区及重要文化场所,为市民打造有活力、有温度的绿色生活空间。据了解,今年,我市依托现有的慢行系统建设、游步道建设,新增城市绿道长度约100公里,并通过“微整形、小调整”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通关键节点,把不连续的绿道进行连通,方便市民漫步、骑行,让绿道更畅通、交通更环保、出行更低碳。(南昌日报记者 万玲 )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南昌工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上半年南昌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上半年南昌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天圆网讯 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企业盈利水平提高。七个省及省以上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94.66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67.68亿元,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增加值分列全省前三位,主营业务收入分列全省头部、第三和第四位。   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94.66亿元,同比增长9.9%,低于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南昌高新技...

为企业员工“安家”南昌工业园区纷纷建设人才公寓

为企业员工“安家”南昌工业园区纷纷建设人才公寓

  为企业员工“安家” 南昌工业园区纷纷建设人才公寓日期:2020-10-16 来源:南昌新闻网   南昌新闻网讯 产业工人也是城市居民。近来,南昌工业园区纷纷建设人才公寓,以便更好服务企业吸引人才,实现产业工人工作生活一体化。   经过8个月时间的紧张筹备,10月14日,位于高新区航空城的中国商飞南昌基地大飞机之家正式入驻。以大飞机之家命名的人才公...

公司]科陆电子子公司拟以9780万建设南昌工业园

公司]科陆电子子公司拟以9780万建设南昌工业园

  [公司]科陆电子子公司拟以9780万建设南昌工业园   来源:全景网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20:52 作者:陈祎   全景网11月12日讯科陆电子(002121)周一晚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南昌市科陆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工程发包方,与江西昌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定施工合同,由后者作为承包方建设南昌科陆工业园,总建筑面积10.27万...

前5个月南昌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1206亿元

前5个月南昌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1206亿元

  中国经济网南昌7月7日讯(陈迪炜 刘上)7月6日,本网从南昌市统计局发布信息中获悉,南昌市前5个月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南昌市工业园区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园区生产运行稳定,七个省及省以上园区总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33.53亿元,同比增长7.3%。园区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良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06.75亿元,同比增长10.3%;利润59.42亿元,同比增长20...

南昌7家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名单

南昌7家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名单

  日前,2022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名单公布,共有53家平台上榜,南昌7家平台入选,涵盖双跨型、行业型、区域型以及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其中,江西电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申报的中国电信维盈WING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申报的江西移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申报的江西省纺织服装垂直行业平台(服装行业)、方...

南昌七大工业园今年缺工42万人 工资普遍超过1800元[图]

南昌七大工业园今年缺工42万人 工资普遍超过1800元[图]

  每到春节过后,不少市民就开始计划着新一年的工作。昨日,记者从南昌市人社局获悉,今年南昌七大工业园缺工达到4.2万人,其中普工仍是蕞大需求,缺工量达到3.4万人。从目前工业园用工需求的情况看来,高职技校人才是蕞吃香的。   去年年底,南昌市人社局对工业园区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今年工业园区仍存在着用工荒的情况。   “目前南昌市内属全省重点工业园的有...

南昌临空经济区将建成千亿级工业园区 明年底路网环形互通

南昌临空经济区将建成千亿级工业园区 明年底路网环形互通

  天圆网讯 昌九大道、龙头岗码头建设快速推进,深圳欧菲光产业园、海派通讯智能手机终端项目等产业大项目纷纷落户……南昌临空经济区已是一片火热的建设工地,一片新兴的发展热土。记者了解到,明年年底,南昌临空经济区16.8平方公里直管区“四横两纵”的骨干路网将互通,届时将为昌九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4年,《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获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