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数字经济:竞逐蓝海 抢占赛道
虎年春节后上班头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吹响了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的冲锋号。南昌在深入推进双“一号工程”过程中,作为省会城市有什么可供借鉴的亮点举措、特色做法?下一步又有哪些打算?本期推出专题策划,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记者兵分几路深入一线采访,了解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生动实践,倾听来自基层和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声音,希望为南昌推动双“一号工程”鼓劲加油。
3月1日,在江西安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南昌市凤凰纱业有限公司,传感器将车间生产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电子屏幕上,通过中央集控系统实时在线回溯各类生产数据,减少了人员到现场次数。康春华摄
42岁的吴小龙(化名)是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村人,因为突发疾病,一段时间以来出现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相关部门头部时间捕捉到信息,镇村干部上门核实情况,及时帮他办理了低保。
政府及时帮扶,靠的是江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数据管理平台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监督管理模块的快速识别。开发这一功能模块的,正是南昌本土企业——江西睿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讯科技)。自2014年落户以来,这家企业一直深耕大数据平台开发,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从初创时期年营业收入只有300万元,到如今超过2000万元,睿讯科技的“拔节”生长,是南昌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南昌数字经济产业起步早,发展势头强劲,集聚格局初显,大数据与云计算、VR、软件、数字文娱、物联网等产业呈“百花齐放”的态势。
可喜的是,南昌近日再添20家省数字经济重点企业,覆盖虚拟现实、软件服务、数字文娱、人工智能、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领域,全市省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增至39家。
南昌市围绕“两区六园多点”数字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红谷滩数字产业核心区和南昌高新区软件产业集聚区。
作为南昌市发展数字经济的主阵地,红谷滩区借助“一会一城”(世界VR产业大会、VR科创城),集聚了VR相关企业2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4000余家,2021年数字经济营收突破150亿元。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该区着力构建“一城九园多点”产业布局,形成虚拟现实、软件研发、游戏文娱、物联网、跨境电商、大数据6个特色产业集群,并充分利用闲置楼宇资源,打造多幢亿元数字经济产业楼宇……在这里,数字经济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3月1日,记者在南昌高新区看到,8万平方米的新经济产业园已入驻企业85家,引进了游戏文娱、共享办公、网络直播、智慧教育等各种新业态;一家名为江西神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从游戏运营起家,向多业态的综合性互联网科技公司拓展,落户半年内,营收规模就突破2亿元……
作为南昌市重点打造的软件产业集聚区,南昌高新区已形成以火炬大街为主轴的软件产业带,以新经济产业园、金庐软件园、泰豪软件园等园区为主要载体的“一带多园”空间布局。
红谷滩区和南昌高新区为核心,小蓝经开区、南昌经开区、新建区、青山湖区、西湖区等板块也在发力,布局VR、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流量经济、电子商务等产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该市还抓紧布局元宇宙、量子通信等一批前沿技术产业,抢占数字经济产业新赛道。
以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为抓手,南昌市满怀信心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引领区,力争到2025年广口径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小蓝经开区的南昌华翔汽车内外饰件有限公司,各生产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在保险杠自动喷涂生产线上,记者看到流水线两旁的机器人手臂,正有条不紊在进行喷涂作业。这条生产线,是我省首条双边机器人无人化喷涂作业生产线,也是我省首条采用循环风空调技术、热泵技术的生产线。
“不仅仅是生产线上运用机器人,我们正大力推进各环节的数字化建设,目前与南昌移动合作全力推进‘5G+智慧工厂’建设项目。”该公司“5G+智慧工厂”项目负责人胡瑜告诉记者,通过建设5G专网,公司可以实现采购、生产、库存三大业务的一体化应用,建成后可以使生产现场及物流现场透明化,识别及消灭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所有的生产要素实现可追溯。胡瑜说:“这一数字化项目建成后,企业的生产计划准确度将提升10%以上,库存数据准确率提升2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5%以上。”
这是南昌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昌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推进产业数字化。
目前,江西五十铃汽车正在实施发动机组装生产线机器换人项目。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南昌县有针对性引进了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通过自主创新设计生产的视觉引导机器人,为相关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刘晓东说:“我们重点围绕智慧工厂、医疗器械生产制造装备、食药工程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等领域重点发力,助力江西打造智能制造特色产业。”
“数字化+”“互联网+”正成为南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当前,南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5%,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达15%。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小蓝经开区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基地。对包括欧菲光、泰豪科技、三鑫医疗等在内的16家标杆企业的智能制造工厂进行重点培育,在这些企业建设应用示范工厂。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产业数字化转型正向更深领域、更大范围拓展。
下一步,南昌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模式广泛运用,全市工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日公布的《南昌市新型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南昌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将力争达到32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3月2日,南昌八一大桥上车辆通行秩序井然,进出城交通主干道未见拥堵。两年前,南昌市成为全国首个取消机动车限行的城市,但交通健康指数不降反升。背后的奥秘在于,该市通过对全市473个主要交通堵点进行数字化提升改造,接入公交、出租、网约车及高德导航等多源数据,实时掌握、分析、调控道路通行状况。
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社会治理,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海量多源数据归集、实时处理与智能分析的南昌“城市大脑”应运而生。在南昌市城市大脑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包括城市重点路段交通情况、便民服务信息、城市各区域不文明情况等各类反映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数据。
如何深挖数据背后的潜能?“城市大脑”通过数据中枢实现数据的实时在线万多路监控视频,实现城市运行数据智能分析,进而构建六大应用场景,解决了群众关心关切的堵点问题,成为该市运用数字技术增进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
在“舒心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场景里,车辆驶离时间从58秒缩短到3.2秒;在“先看病后付费”场景里,患者门诊平均就诊用时减少了大约30分钟;在“帮扶不落一人”“优惠政策直达”等系列便民惠民场景里,通过“数据比”代替“人工审”,低保金发放流程由过去的至少10天缩短为1至2个工作日,人才落户补贴、奖励等实现“免批秒办”……一部畅享多种“智慧”生活服务。
同时,“城市大脑”处理的数据还被赋能至市域社会治理应用平台,帮助平台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网络安全等六个维度搭建科学量化的平安指数评价体系,每月智能生成“平安报告”,自动推送问题“诊断书”,督促相关部门和县区查风险、堵漏洞、补短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治理更智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其带来的深刻变革还体现在观念上,以往“找政府办事”转向现在“政府主动服务”。该市以“赣服通”南昌分厅建设为牵引,积极探索移动在线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了养老、公积金、就业创业、医疗卫生、教育缴费等政务服务“掌上查、掌上办”,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数据显示,“赣服通”南昌市分厅市本级共上线项,“免证办理事项”专区上线种服务事项。
今后,该市还将以“城市大脑”数据开放共享为支撑,进一步推动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融合性、创新性地开展部门应用、行业应用、交互式集成应用、跨部门集成应用等,实现全市运行一网感知、便民利企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通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