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市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月12日,南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批准《关于南昌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南昌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为实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南昌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
大力推进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国家实验室江西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启动市级科技重大专项“1030”攻坚行动,推动开展“一企一博士”科技服务。建设南昌科技大市场,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昌转移转化。
持续深化“10万人才来昌留昌”活动。充分发挥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昌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带动作用,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净增100家左右,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5%以上。
深入推进“8810”行动计划。不断提升汽车、移动智能终端、LED、航空制造等优势产业链能级,协同打造大飞机、先进铜功能材料等一批跨区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更多企业向五百亿、千亿领军企业迈进。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加快推动进贤县通用机场开工建设,争取新建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尽快落地。加速推进11家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
大规模推进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加快推动江西省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运行,力争建成国家级标杆示范企业15家,省级“数智工厂”80家,“小灯塔”企业30家。
深入开展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红谷滩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圆通速递江西(南昌)智创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8%。
加快昌九高铁、赣抚尾闾、瑶湖科学岛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鄱阳湖堤顶公路应急保通工程、洪腾高速、隆兴大桥、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等项目早日完工通车,确保三条地铁延长线月底前开通初期运行。加快推动昌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南昌北二绕高速、南绕城东延(塔城至进贤)、将军洲大桥、云翔大道等项目新开工建设,抓紧启动高新大道、英雄大道快速化改造,加快推进赣抚尾闾灌区、姚湾疏港铁路专用线、南昌至南丰高速、南昌至修水高速、东二绕城高速、福银高速二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推动武咸昌、昌福(厦)、长昌(九)纳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修编。
全面提振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深入开展“乐购洪城”消费季系列活动。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力争引进首店100家以上。建设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10条以上县区夜间经济街区。举办规模以上展会140场左右,展览面积220万平方米左右,规划建设南昌国际会展中心。推进电商“十百千万”行动,打造一批电子商务集聚区。
着力打造跨境电商特色出口产业集群
持续唱响“洪城宜商”品牌,确保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保持全省头部档次。更好融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入打造“南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落实国家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提高外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便利度。深入推进南昌综保区建设,深化“区港一体化”试点,持续推动“一票多车”业务模式。积极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模式,着力打造跨境电商特色出口产业集群。
认真落实南昌市促进航空客货运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积极打造赣江流域外贸进出口货运中心,力争2025年铁海联运、江海联运和中欧(亚)班列外贸进出口集装箱重箱运量突破14万标箱。持续深化南昌与赣江新区融合发展,提高昌九、昌抚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水平。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全市33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1.82%,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新建成“无废细胞”50个以上。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进生态环境执法联防联控,健全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排污权、用水权、林业碳汇、碳排放权等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化交易,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开展生态资产专业化运营。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扎实推进省级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合理有序规划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与绿色生产力适配的现代能源体系。
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突破900亿元
一体推进国家城市更新和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力争完成12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2个城中村改造,高标准打造20个城市客厅“席地而坐”示范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早期人防设施回镇工程。积极探索“错峰共享停车”模式,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60个。加强物联网感知设备统一接入,让城市治理更精细、更智能。
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完成510万亩粮食播面、42亿斤粮食总产量任务,建设10.9万亩高标准农田。重点打造4个重点片区和4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推动发展10家省级以上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突破900亿元、农产品电商零售突破70亿元。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力争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
更大力度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以上,推动1.6万余名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做好“人才10条”政策兑现,用好“5+2就业之家”,办好“百场校招”“洪漂人才荟”、洪城就业“职”通车等引才留才活动。
全力完成10件人大票决民生实事。优化全市校园网点,新增学位4.2万个,完成南昌中学、行知中学、洪都中学三个新校区建设。投入使用南昌市立医院新院、市洪都中医院赣江新区医院项目。力争打造40家社区老年“幸福食堂”,10个“一老一小幸福院”,5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成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新豫章书院、秋水广场游船码头,“两滩七湾”露天泳场等项目建设,确保梅岭云端索道、梅岭天街如期建成,推动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力支持配合国家陆军博物馆开工建设。积极策划纪念陈云同志100周年诞辰、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系列活动。接续举办明星演唱会、高品质音乐会,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持续增强“网红城市”虹吸效应。持续优化孺子书房运营管理,培育一批具有南昌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品牌。
持续打响“昌治久安”市域社会治理品牌
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持续开展“保交楼(房)”攻坚,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守住基层“三保”底线,加快落实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牢牢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安全线以内。扎实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推进钱岗变电站设备更新等工程建设,支持重点企业建设专用变电站,全面提升供电保障安全性和稳定性。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学习深化“邱娥国工作法”,升级社会防控体系和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提升“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水平,强化重点案件突破,聚焦“黄赌毒”及反电诈持续发力,持续打响“昌治久安”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全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统筹加强政治安全、反恐防恐、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洪观新闻记者杨小勇胡萧)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