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工改工”蹚出发展新路
在汕樟北路与广梅汕铁路交界处东北侧,有着一块37亩的国有工业用地,连日来已完成该地块的“三清三拆”、土地整理、配套道路建设等工作,正抓紧推进项目落地。让所在地的蔡社社区居民深感惊喜的是,曾经低效零散出租的集体用地,在不远的将来将蝶变为高标准现代化的村镇工业集聚区。
集体土地如何管理、如何改出成效、如何让群众满意,是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必答题。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创新思路,由街道申请专项债券资金投入,负责合作项目所涉及的费用;由蔡社经联社提供集体用地一定年限的使用权,根据第三方评估作价入股,定向合作打造村镇级工业园区,蹚出一条“工改工”新路子。
近日,汕头市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向全市推广“鸥汀模式”,其是全市首个以“街道出资、居委出地”模式合作的“工改工”项目。在汕头掀起“工改工”热潮的路上,不断涌现出的种种有效探索,进一步激发出汕头敢闯敢拼的活力,让县域经济强起来,使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又足了一些。
●南方日报记者蔡沚彦通讯员金怀宇
以往,蔡社经联社的这块建设用地长期处在零散出租或者荒废状态,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社区集体几乎零收益。鸥汀街道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具备良好便利的交通条件。
如何盘活这块闲置土地?龙湖区鸥汀街道和各相关部门群策群力,发挥敢闯敢干、创新创造的特区精神,在上大胆破题,提出由经联社将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由鸥汀街道规划具体项目实施,蕞终建成地上建筑物按投入比例分配的解决思路,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探索出一条全新实施路径。
与传统的模式相比,鸥汀街道的做法有何裨益?据鸥汀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坤标介绍,“鸥汀模式”实现了“四高”效益。
头部个“高”是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把分散零散的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开发。
村镇一级“工改工”之难,往往因为乡村地区土地产权复杂,土地流转流程繁琐,且大量土地零散分布,不利于集约发展。“鸥汀模式”土地作价入股后,使用权仍由社区所有。如此看来就算是不同街道、不同社区的土地,也可经由评估作价后统一建设,使零散、低效用地加快盘活,实现连片整体改造,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第二个“高”是实现园区建设高标准,更好满足优质企业的入驻需求。
传统“工改工”改造模式一般需引进企业作为改造主体,不但需要承担企业经营风险,而且企业也更青睐投资中心城区改造项目。“鸥汀模式”则无需引进企业作为改造主体,可结合实际由镇街发挥联城带村节点功能,组织实施村镇老旧工业集聚地改造,为市、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发展新空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第三个“高”是实现集体收入持续高收益,为壮大集体经济打下基础。
如果仅将土地出让以赚取出让金,无法支持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鸥汀模式”让社区成为改造的直接受益人,并向蔡社经联社大胆让利——蔡社经联社投入资金占比约20%。但在分配收益上,龙湖区决定由蔡社经联社取得25%的可分配房产建筑面积。
据悉经初步估算,蔡社经联社投入37亩工业用地45年的使用权,按照可分配资产比例,预计将获得约0.95亿元的税后利润,大约是通过土地出让方式获得利润的2—3倍。
第四个“高”是实现债券资金的高回报,并为市区增加税收收入。
据了解,鸥汀街道虽然只取得75%的可分配房产建筑面积,但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村镇工业集聚区后,租金收入扣除专项债本金和应付利息后,预计年投资利润率约6.8%。集体经济每年收益500多万元,还能为国库增加不菲收入,且厂房出租、产业集聚发展也将为市、区增加税收收入。
试点先行、推广先进,向来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汕头经济特区大刀阔斧地推进“工改工”以来,既有在学鉴“他山之石”中谋得方法,也有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涌现了不少优秀案例。
此次汕头市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在首期工作专报中,将鸥汀街道的创新经验命名为“鸥汀模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政府对这一做法在推广性、实用性上的认可。然而在笔者看来,更为重要的是“鸥汀模式”带来的不仅只是项目实操上的可复制性,更是发展观念上的可复制性。
盘活农村集体用地、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是“鸥汀模式”落地“工改工”项目过程中看得见的首要成效。而隐藏在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让广大群众充分共享改革的“甜头”,为乡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源,真正做到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其一,随着鸥汀闲置集体用地朝着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制度目标稳步前行,越来越多的涉农社区居民既看得见集体资产,又摸得着改革红利。关心和参与集体经济管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充分调动起居民自治动能,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大大增强。
据了解,蔡社经联社的集体营收既能用于打造项目周边生活配套设施,更可以为周边区域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效增加居民收入,有效调动了社区居民推进改造、维护区域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成为蔡社社区乡村振兴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引擎。
其二,在“鸥汀模式”中,不论是着力破解村镇工业经济发展难点的“倾力”,还是在为民让利上体现的“倾情”,都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从这一具体案例中可见,鸥汀街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角度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幸福生活谋取更大福利。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向企业和群众让利,特别是涉及经济转型和简政放权领域时,地方政府的让利倾向更加明显。如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顺德村改经验”,就是通过释放一系列红利让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驶入快车道。
当前,汕头千方百计为“工改工”项目降成本、添动力。今年初,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工改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工改工”项目改造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市场主体参与改造积极性不高,项目奖励扶持措施力度小,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弱等难题给出解决办法,提出“财税奖补”“用地政策”“简化审批”三部分扶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福利。
但对于一些村镇“工改工”改造主体而言,这样的补贴还不够“止渴”。汕头也提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的,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给予扶持。可以看出,龙湖区在“鸥汀模式”上的让利行为,恰恰也是为汕头实施村镇“工改工”补充了一个可行的选择。
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深入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鸥汀模式”将眼光放长远,把账算给老百姓看,让群众看见的不只是眼前的土地出让金,而是更长远的可持续收益。这是县域实现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工改工”上半场是一场空间再造之战,那么把千辛万苦重塑的宝贵空间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则是破而立之的更大考验。做好“工改工”的下半篇文章,鸥汀街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鸥汀街道正加紧推动项目建设,谋划价值创新园,争取在今年第三季度项目落地,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笔者获悉,价值创新园建设内容包括智慧高层物流大楼、智慧高层通用厂房、产业创新中心及地下室建设等,建成后容积率将达到3.8。因毗邻铁路,该项目大楼外观设计还充分考虑到城市景观。目前,项目周边配套道路建设已经完工。
据透露,项目启动后街道将进行招商引资,着力补强产业链,承接万吉工业园区优势企业的上下游产业,如现代输配电、生物医药、高端电子信息等产业。并逐步将鸥汀片村级工业聚集区的企业吸收进园区,一方面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一方面腾出更多存量集体用地,助力汕头产业发展。
龙湖区鸥汀街道蔡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蔡仕乾对项目充满期待。他表示,该“工改工”项目让大家看到了机会,村民们也希望这个合作方式方案能尽快落地,早日盘活这片土地,早点实现收益。
作为汕头市首个“街道出资、居委出地”模式合作的“工改工”项目,鸥汀街道正在破解个案难题中积累经验,探寻在这种模式下的其他可能。如,相邻不同街道、不同社区的土地是否能够统一建设,甚至国有用地、集体用地是否能够统一建设利用,使零散、低效用地加快盘活,实现连片整体改造。带着更多的思考,鸥汀街道将继续深入实践“鸥汀模式”,发挥带动效应,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