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
五年更辉煌,工业勇争先。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关键要紧紧围绕党代会和“两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依托重点产业,全力打造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开放创新,融圈进链,精准对接,协同发展”原则,按照“错位发展、互补发展、配套发展、服务发展”路径,紧扣产业链、壮大协作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要素链,推进产业协作,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构建都市圈产业承接地、区域协作共同体、现代化产业链生态圈,为建设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强市提供支撑,为爱我工小美、五年更辉煌增添动力。
打造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要坚持主动对接,借势发展。借助南昌都市圈资源市场,主动对位,无缝对接,深度融入,搭车前行。各级部门上下联动,拓宽对接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发挥企业合作交流主体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联盟广泛参与。以产业为导向,全面对接《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结合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两地政策规划接轨并行,推进两地产业发展合拍共振,促进两地要素市场互联互通。推进产业配套和承接转移,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创新链,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要坚持项目支撑,补链强链。以项目为基石,创新交流对接体制机制,政府牵线搭台,企业互动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围绕重点产业,把准功能定位,全面推进全产业链融通发展。
首先是推进产业协作链大融合。按照南昌都市圈产业空间格局,结合我市区位条件,重点对接南昌市和赣江新区中心区、昌抚产业片区和昌丰樟高产业片区。紧盯中心区智能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装备、虚拟现实、LED照明、生物医药、现代轻纺、绿色食品、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昌抚产业片区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等产业,昌丰樟高产业片区新型装备、光电、家具、绿色食品等产业,推进我市钢铁、锂电、光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苎麻纺织等重点产业,开展产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聚焦南昌都市圈航空、VR、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承接产业延链补链。对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承接产业外溢转移,壮大我市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制鞋等产业规模。
其次是推进产业创新链大融合。积极融入南昌都市圈创新体系和智慧平台,推进我市与南昌都市圈产业跨区域、跨主体协同创新。借助南昌都市圈创新资源和信息网络,深化创新协作,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新余高新区与南昌高新区自主创新合作。加强与南昌都市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积极引才引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鼓励我市重点企业,与有关高校或院所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或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建设“研发飞地”。深度对接南昌都市圈区域性网络运营中心、大数据中心、移动物联网、云平台等信息化平台,争取进圈联网,共享信息和数据资源,助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打造数字新余、智慧新余。
再次是推进产业要素链大融合。推进与南昌都市圈基础设施联通,要素市场共享,推进我市与南昌都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生产性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袁河航道开发和港口建设,推进铁路、公路、通用机场建设,构建“公铁水空”现代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全方位联通南昌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临港产业园、赣西物流枢纽等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努力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发挥浩吉铁路、煤储基地及两家电厂扩建机组能源供给优势,辐射南昌都市圈相邻片区。对接南昌都市圈科技服务、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中高端服务供给能力,协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差异化和高端化拓展。对接引进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积极融入都市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承办:新余市信息化服务中心 地址:新余市渝水区仰天岗东大道623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