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广明:2021年南昌市447个重点民生项目全部完成
2022年1月22日,在南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万广明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万广明表示,2021年,全市447个重点民生项目全部完成。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年度优秀智能建设成果案例”奖,全年受理各类诉求121.3万余件,群众满意率95.4%。红谷滩区、安义县和高新区昌东镇、新建区溪霞镇等7个乡镇分别获评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区)和示范乡(镇、街道)。
万广明说,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1%左右;海关出口总值增长25.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左右、8.3%左右。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南昌市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2家。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项目一期投入运营,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360家,占全省28.23%。新增39家企业入选江西省独角兽(潜在、种子)、瞪羚(潜在)企业榜单,总数达到107家,占全省29.15%。南昌市大力开展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行动,举办线万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7789人。南昌市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2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20个。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南昌市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暨第六届“洪城之星”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合作,建立创新成果共享机制,成立了全省首个技术转移产业联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施科技发展引导基金直接股权投资项目5个,为99家企业发放“洪城科贷通”贷款,为1133家企业发放“洪城科创券”,为999家企业发放普惠性研发补助2.32亿元。全年专利授权量25043件,增长39.83%;发明专利授权量2672件,增长59.52%。青云谱区、青山湖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评审。
深化改革力度加大。政府工作部门机构调整优化,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国有资产清查处置工作全面深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赣服通4.0版南昌分厅”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200个首批高频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推行集成审批机制,实施推行容缺、模拟、承诺,重大重点项目超简审批;全链放权、授权,新基建、民生等项目超简审批;推行拿地即开工,社会投资工业项目超简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74个工作日;全面简化5G基站设施审批流程改革经验被住建部列入全国工改十大创新举措。农业农村、国资国企、教育、医疗养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面落实215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全省头部。纳税人满意度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四,较上年提升17位。试行企业开办“3小时办结流程”;推行“企业开办首套印章刻制政府买单”,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编制出台《南昌市2021年度涉企资金兑现政策清单》。持续开展纾困助企、减税降费等工作,累计为企业减负395亿元。
大南昌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昌景黄铁路、昌九客专、南昌东站、西二环高速公路、320国道改线枫生快速路北段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圈内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人员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同等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公积金异地贷款购房享受同城化待遇。区域协作更加紧密,南昌市9个县区与丰樟高、鄱余万、奉靖永“一对一”结成对子,推动“共圈发展”。
双向开放高质高效。成功举办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2021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更加通畅,与广东省七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产业链招商扎实推进,中国商飞全球供应商大会、欣旺达供应商大会、华勤供应商大会成功举办。招大引强富有成效,全年签约重大项目717个,其中“5020”项目52个。昌北国际机场枢纽地位逐步提升,开通西宁、福州、佛山等10个新航点。进境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和进境水果三个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预验收,南昌国际邮快件中心完成改造升级。中欧班列实现图定运行,全年开行112列。外贸发展提质增效,全年外贸进出口1293.6亿元,占全省25.97%,小蓝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安义县建材市场分别获批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数字经济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南昌各区域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重点打造红谷滩数字产业核心区和高新区软件产业聚集区。支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中国(南昌)数字经济港,重点发展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支持南昌县(小蓝经开区)依托小蓝VR产业基地,重点发展VR产业;支持新建区依托工控云创港,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支持青山湖区依托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流量经济产业;支持西湖区依托“梦想小街”,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支持综合保税区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点状布局一批数字产业特色楼宇,实现全市产业由点到面的协调,数字产业布局初步形成。VR、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华为、腾讯、海康威视、软通动力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项目纷纷落地。全国首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投入运营。高新区5G+VR特色产业园获评江西省首批5G产业基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投入使用。全市已开通5G基站12350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工业经济量质双升。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八大重点产业预计全年营业收入6000亿元左右,增长2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接近2000亿元(含电子信息服务业)。企业效益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营业收入7500亿元、利润总额400亿元,分别增长20%、18%。工业投资稳中向好,增长1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左右。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阶段******付使用。江铃小蓝富山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全面投产,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华勤千亿产业基地、济民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华润微电子、美晨手机生产基地、东方雨虹(江西)生产基地、同兴达精密光电摄像头模组等“5020”项目加快建设。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7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新增上市公司4家,全市A股上市公司达到26家。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50亿元,增长8.5%。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春秋航空江西分公司、顺丰智慧产业基地等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有序推进。总部经济取得突破,腾讯安审中心、中盛金融中心、紫光智慧教育全国总部等系列区域性总部或分中心项目先后落户。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落户南昌。南昌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获批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小平小道陈列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连续11年稳定在42亿斤以上,“米袋子”“菜篮子”量足质优。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3家。10家农企入围中国农企500强。成功创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安义县入选国家水稻全产业链典型县。创建省级以上都市休闲农业品牌101个,其中国家级品牌25个。湾里管理局入选全省“美丽宜居与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示范县。
消费潜力逐渐释放。商业布局不断优化,建成开业大型商业综合体38个,特色商业街18条,品牌连锁便利店960余家,万寿宫、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分别入选省级商业街区改造提升试点街区和重点培育街区名单。南昌市入选全国首批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和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1000多场。成功举办头部届中国米粉节。文旅消费强劲复苏,旅游接待1.7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691.3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4.65%。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756个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41.5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13.8%。200个省大中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99.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27.9%。采取“链条图”推进、“红黄灯”预警的办法,开展“项目大会战”“三、四季度重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启动是指进度缓慢、一拖再拖而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4攻坚战,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流通体系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南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130多家物流企业落户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建成物流标准仓储面积60万平方米。县域综合共配中心、分拨中心和以邮政、快递网点为支撑的乡镇社区末端公共服务点加快布局,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基本形成,昌西南等城市增量区域规划加快编制。城市“双修”深入推进,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地铁1号线号线号线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6公里,实现地铁四线换乘。桃新大道主线通车,沿江中北大道提升改造、小蓝大道快速化、九龙大桥、桃花南路快速化、九洲高架东延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日臻完善。城市体检工作顺利推进,改造老旧小区265个,整治背街小巷554条,新改建公厕57座,基本形成“10分钟如厕圈”。新建邮票绿地52个,开工建设城市公园23个,建设绿道180余公里。建设公共停车场114个,新增泊位数25976个。
管理水平优化提升。优化城市管理部门职能,将综合执法权统一管理,推动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建立完善市、区、街道环卫考核机制,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5%以上,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亭4381个。全面开展占道经营、餐饮油烟、露天烧烤和露天垃圾焚烧整治,巩固铁路沿线整治成效,城市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开展十大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交通拥堵指数由1.31降为1.27,南昌市首次跻身全国交通健康榜前十。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以历史蕞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文明城市创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实现由突击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5个乡村振兴示范区、8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2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有序推进。智慧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建设纵深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旱厕基本拆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南昌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做法入选第三批全国典型案例,全市5村1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全市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上超80%。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改善,政务服务延伸至村实现全覆盖。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7.3%,空气质量连续四年达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省会城市持续领先。实施麦园垃圾场综合整治,异味扰民问题基本解决。河湖长制有力落实。退捕禁捕成效明显。城区污水管网系统整治全面铺开,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0.9%,赣江干流达Ⅱ类水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绿色底蕴更为厚实。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划定环境管控单元95个。完成人工造林1.64万亩,32个森林乡村和4个乡村风景林建设全面完成,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1.3%。进贤县“湿地银行”试点顺利开展。五星白鹤保护小区拓展至1050亩。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和裘家洲生态保护工程顺利开工。建成海绵城市96.48平方公里。
低碳循环有序推进。持续抓好能源双控工作,强化“两高”项目准入管理。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覆盖率达71.4%。绿色建筑发展有序推进,新开工绿色建筑占比99.3%。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成效明显,绿色出行比例达75%,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
民生保障更加充分。全市财政民生类支出累计完成726.4亿元。10项市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8.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7224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515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分别达376.35万人、123.47万人、69.19万人。县级福利院特困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占比达100%。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兜底保障、动态监测等机制全面落实,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2元,增长22.3%。
公共服务统筹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增普惠性幼儿园67所,新增普惠性学位1.9万余个,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5个,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增加到7所,成功获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东湖区连续四年荣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全面落实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6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总数由501家下降到57家,全部实现“营转非”。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有效,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托位”达1万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文化强市深入推进,“千年豫章郡·天下英雄城”形象品牌不断唱响。建成“1+5+X”社区邻里中心264个,实现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全覆盖。西湖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顺利通过结项评估。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显著,“雪亮工程”全国示范城市建设通过验收。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非法传销整治工作卓有成效,成功移出全国传销重点整治城市名单。县区综治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提档升级,南昌县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高质量建成智慧平安小区906个,完成941所一个安检门、一键报警器、一组存储柜、一间会客室。7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评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信访积案治理成效明显,全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同时,国家安全、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防灾减灾、气象、科学普及、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史志、残疾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