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院园融合”支撑产业发展
近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山火炬职院”)组走进产业园区内,与多家重点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学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这一例牌动作,旨在不断为“院园融合”模式提质增效。中山火炬职院是中山市创办的头部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少有的没有围墙的“园区大学”。18年前,中山火炬开发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学校应运而生。
“根植开发区,从基因上决定了学校必须坚持专业群紧密对接园区产业群、专业动态调整对接产业升级发展、人才培养链对接企业生产链,不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院园融合’,并逐步形成职业教育独具特色的中山火炬模式。”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邹鑫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陈理通讯员李衡钟嘉妍
南方日报: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如何坚持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实施哪些重点计划?
邹鑫:中山火炬职院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加快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与企业共建党支部,把党旗插到产业园区,探索产业链上的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了“党建铸魂+特色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形成“一院一特色”党建育人品牌,与园区产业链的支点企业共建10个党支部;挖掘香山本土德育元素,形成“香山匠心、桂山德艺”等一院一主题的课程思政体系,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接下来,学校将重点抓好基层样板支部建设,大力支持健康产业学院教师党支部创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并将样板支部的创建工作作为加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促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教学“双融双促”,不断丰富装备智造学院“匠心育人”、财经商贸学院“诚信育人”等五个二级学院“党建铸魂+特色育人”的内涵,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学院一特色的思政特色品牌。
为突出“党建+”品牌特色,我们还将着力打造“党建+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专业(群)建设”“党建+科技攻关”“党建+协同育人”等系列“党建+”工程。同时,学校将充分发挥校企深度合作的优势,突出“院园融合”党建特色,整合学校与专业对接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党建引领、产业链接、互促共赢的“链上”党建工作体系,将党建延伸到校外实践和社会服务之中。
南方日报: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如何理解这句话?
邹鑫: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地位,同时,结合新修订的《法》,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党中央把加快发展现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学校作为全国131所、广东10所之一,中山唯一的中国高职“大满贯”院校,从“国家示范、骨干校”到“双高计划”,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不断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变化新要求,持续深化“院园融合”办学特色,坚持高新特精办学理念,立足园区、服务中山、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与园区企业的合作。与此同时,通过“对接+融合+创新”的模式,学校将“院园融合”的触角延伸出去,积极探索基于产业生态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共荣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突出“火炬特色”。
我们重点在“融”字上下功夫,聚焦企业需求培养更多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力促进学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既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帮助更多学生凭借自己的技术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东持续推动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在您看来,学校实现了哪些主要突破?
邹鑫:学校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积极对接中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不断取得新突破。
我们打造了西湾产业集群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取得显著成效,如开发国家专业教学标准4个、技术标准2个、规划教材4本等。同时,积极推进协同育人,与10所本科院校采取不同合作模式,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1500多人。
此外,我们积极打造三课堂、三基地、双导师的“332”双创教学范式,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如在“互联网+”双创大赛国赛获奖4项和省赛37项、全国“发明杯”专利创新大赛获奖12项、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奖11项。
为不断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学校搭建了一园两区多点支撑创新平台,即以工业园的生产性实训校区为原点,对接开发区九大产业集群,以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为基点,多点建立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为园区70余家企业提供运输包装检测服务。我们还建立了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等10个科研与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了一批产教融合平台。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对接产业建专业,支撑大发展,不断优化专业体系,推行“以产生群、以群建院、以院助企”,专业群对接产业群,进一步增强稳链补链强链功能。
学校还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坚持“四有”标准强师风,实施教师“深海探珠”计划,以专任教师沉入企业一线项新技术融入课程建设。促成开发区出台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年投入近200万元,聘请500多名巧匠入校传技,其中引聘3名国家级技术能手、40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人数每年增加20.4%。
南方日报:在服务当地产业发展方面,学校有哪些发展规划和重点目标?
邹鑫:作为中山市唯一的国家“双高”校,我们既要有格局和视野,更要有实干和苦干。未来五年,学校将大力推进以一体两翼为重点的中山火炬模式升级工程,积极主动地为中山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我们将不断强化学校与园区内外产业一体协同发展,将“院园融合”的触角延伸出去,积极探索和推进产业学院分类建设。目前,我们已分别与中山镇街政府、行业协(学)会、产业园区和企业共建了不同类型的产业学院,不断加大新型平台建设,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院园融合”是我们的特色,接下来也将持续升级发展,推动构建高质量产教融合共同体,继续实施和深化“深海探珠”计划,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有所成,好就业和就好业。
中山火炬职院沿着中山市的创新链条,布局产教融合平台,以点结链、以链串珠,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学校基于工业园区创新原点,建立“场租减免+科技服务+政府津贴+项目补贴+资源共享”组合式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入驻,组建起全国包装职教集团(联盟),打造一院多厂的生产性实训校区;基于产业基地的创新节点,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分别与政府、企业、学会、工业园共建四类不同类型的产业学院;基于行企龙头创新优势,聚焦高端,与多个企业共建高新特精的火炬学徒工坊,实施校企双主体精准育人。
学校发挥“院园融合”的独特优势,以产生群、以群建院、以院助企,形成校企双元育人主体。通过精准对接安全智能包装生产链条,学校以产品设计师、包装工程师、印刷机长、品质工程师等为培养目标,研制2个国家技术标准、2个行业标准等,开发2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构建了“标准引领、平台共享、技艺互融、能力递进”的专业群互通共享课程体系。此外,通过“备岗强基、轮岗提能、适岗增值”的三岗递进途径以及“四维支撑”,培养出强设计、精工艺、智应用的复合型火炬学徒。案例入选省产教融合优秀案例,专业群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次获奖。
●现有教职员工441人,其中博士34人,硕士296人,高级职称148人。
●对接中山市新兴主导产业集群组建6个专业群27个专业,拥有国家重点专业4个、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发展专业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1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7个等。
●建校18年来,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0多名,近50%留在中山就业。据不完全统计,2300多名毕业生在中山125家规上企业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毕业生在中山创办企业350多家,其中有9家规模以上企业。
每年超过100多家企业慕名来校招聘,350多家本地包装印刷企业都有毕业学子的身影。
●师生在各类包装设计国际大赛中获奖14项;2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