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首位度 展现省会担当——南昌高新区挺进全国开发区50强
8月11日,2021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由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南昌高新区在全国387家国家级开发区中进入前50强,位列第48位。
据了解,此次评价主要面向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开区两类园区。其中,截止到2020年,国家高新区共计169家(含苏州工业园),国家经开区共计218家。此次百强榜排名以符合国家发展导向、前瞻性、可获取性、可交叉对比性为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国家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统筹评价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总体导向,围绕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展开,着力解决五大矛盾,加快迈向发展新阶段。因此,其评价的重点也集中在产业跃升、创新驱动、绿色集约、开放协同、营商环境五个方面。
8月13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南昌高新区管委会,探寻南昌高新区挺进“2021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的密钥。
今年上半年,南昌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7.4%,分别高于省、市平均增幅0.6和0.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4.0%,高于去年同期增速35.5个百分点。园区工业营业收入实现1816.5亿元,同比增长43.01%,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开发区头部位。
一串可喜的数据是反映产业良性的发展态势。今年电子信息产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累计实现产值547.69亿元,同比增长65.1%,其中,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93.3%,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平均增幅74.6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医药健康产业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63.6%和35.7%,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有色金属铜加工企业产品量价齐升和中小型医药企业凭借品牌效应以及市场占有率取得迅速发展。上半年,全区电子信息产品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累计产量877.3万台,同比增长254.2%;智能手机累计产量4471.7万台,同比增长211.5%。
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高新区在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上寻求新突破,不断壮大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数字经济、医药健康、新材料“2+1+2”的高新特色产业集群。有了这样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高新区集中精力在链上做文章。
以祥喆精密公司为例,该企业是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承接着上游和下游配套产业的重要环节,在上游,祥喆可以可以采购上游企业的零配件,带动上游企业产能提升;在下游,祥喆将为下游提供相应的配套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供货商。一个良性的产业循环激活率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力,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实现区内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能,为企业实现利润蕞大化。高新区产业链式发展优势不仅在于此,良性的产业链,能够实现经济内循环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了抗风险能力。这就是高新区产业跃升带来的强劲生命力。
目前,高新区正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和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过南昌飞行大会、供应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开展供应链、创新链招商,大力引进一批“高大上、链群配”的项目,不断增强项目投资活力,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高新区新的更大贡献。
为了保持产业发展强劲生命力,高新区还在营商环境上做文章。持续进行优化,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电子证照、电子票据“区块链”应用,完善“企服通”平台功能,实施政策“清单化”管理,及时解读惠企政策,向企业精准推送各类政策信息,提高政策可及性。打通“信息孤岛”,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网上办”比例达到90%以上,审批承诺时限提速60%,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纳税、获得用水用气、获得电力等方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比较优势,全区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南昌高新区挺进全国387家国家级开发区50强,蕞主要的动因在于产业发展,而引领产业发展的头部要义是科技创新。
在南昌高新区,科技创新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正花大力气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布局“一带、一岛、一园、三城、多点、千企”的创新格局。正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平台发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动能。
中科院南昌创新研究院、北大南昌创新研究院、信通院江西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正抓紧推进建设,这是高新区引进的重大重点院所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有27项成果获得2020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南昌硅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硅基氮化镓绿光LED材料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占全省40%。1-5月份,全区专利授权量167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2.95件,位居全省前列。全区共登记142项技术合同,合同交易额达7.8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52%。
依托“科创中国”融通服务平台发布企业创新需求248项、科技成果76项,积极引导企业与平台科技服务团进行对接,与中国航空学会、中国仿真学会、江西科技创新企业家协会科技服务团达成定点服务合作,促进企业需求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南昌高新区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样板间建设综合排行榜的65个城市(园区)中排名第14位。同时,围绕“海智计划”提质增效目标,打造的南昌高新区海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入选了2021年海智计划助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资助项目。
全力招大引强,加快数字经济集聚,壮大软件服务产业规模,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产业基地。
一是扎实推进规上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已完成摸底全区规上、拟升规数字产业核心企业季度、全年预估营收数据,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信息传输、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57家,营收23.89亿元,同比增速31.46%,占全区服务业总量的42.22%;其中软件和互联网相关服务业营收为17亿元,同比增速33.64%,占全区规上服务业总量的30%。企业数量及营收位列全市头部。
二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及楼宇培育工作。今年1-5月,按照市数字经济整体规划布局要求,深入走访调研区内园区、楼宇40余家,结合调研园区、楼宇的实际情况组织符合条件的园区、楼宇申报市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楼宇,目前以火炬大街新经济产业园区和京东大道创新工厂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及以京东大道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为依托数字经济特色楼宇已获市数字经济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积极开展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目前,已落户华为(南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萌力互动、金猪云网、新画卷、聚水潭、瑞智信息、华瑞信息等数字经济(软件信息技术)项目12个,目前正在积极对接京东、中科曙光2家数字产业行业百强企业。
今年上半年,全区签约项目47个,签约总额417.75亿元,其中“152”项目三个,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华彬航空南方基地总部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志博信高多层5G通讯电路板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美晨年产3000万台手机项目。目前在谈亿元以上项目106个,世界500强项目8个。
头部,聚“链主”,迈出产业从“小”到“大”的重要一步。近年来,围绕航空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医药健康、新材料等为主导的“2+1+2”产业集群,高新区重点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集聚了华勤、龙旗、天珑等国内ODM排名前五的企业,以及欧菲光、中微半导体、兆驰等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了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四梁八柱”。2020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第二,补“链点”,促进产业从“木”到“林”的关键一招。瞄准产业链的缺失环节,有针对性地补“链点”,促进“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产业聚优成势。引进了祥喆精密、联创光电、中发天信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涌现,打通了产业链的堵点、断点,更畅通了产业循环。由此,南昌高新区在移动智能终端、LED等领域均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且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移动智能终端方面,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LED产业实现了从设备、材料、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全覆盖,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LED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的开发区之一……从“无中生有”到“补链成群”,高新区正呈现出“一业兴带动百业兴”的气象。
第三,强“链条”,输出产业从“大”到“强”的持续动力。全力抓好配套工程,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政策链深度融合。高新区依托大型的招商活动聚集更多优质企业。充分发挥区内华勤、龙旗、中国商飞等核心企业的产业影响力、行业引领能力,通过举办南昌飞行大会、核心供应商大会等系列精准招商活动,仅2020年南昌飞行大会,一次签约总额就达450亿元。
优越的营商环境为产业提供发展的沃土。每年建设标准厂房、研发用房和员工住房,让企业和人才“拎包进驻”;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开办企业设立登记“零成本”“三小时”办结制,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政策兑现力度,2020年,兑现各类专项补助资金22.93亿元。
优质的配套服务为企业增添发展动能。引入“金融活水”,畅通资金链。成立、引进一批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基金的杠杆作用,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建立产业园区,打通供销链。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建设产业园区。较高的本土配套率为企业降低成本、优势互补增添了有利因素;打造便民生活圈,完善服务链。在每个专业园区均配套建设了产业综合服务邻里中心,打造了集标准厂房、办公研发、员工公寓、餐饮购物、文体娱乐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服务综合体”,让职工安心、舒心、开心,让企业留住人才、赢得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