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塔吊林立、焊花飞溅、运输车来回穿梭……深冬时节,寒意袭人,行走在经开大地,与天气相对照的却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今年以来,南昌经开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位、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在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勇争先”。
1月6日,在位于南昌经开区的南昌欣旺达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抓紧组装、调试生产设备,为一期项目在今年3月投产做准备。
据了解,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市场渠道体系、产品技术性能等方面优势明显,与我市产业发展体系高度契合。去年8月,总投资约200亿元的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南昌经开区,分四期建设,整体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动力电池50GWh的产能。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进一步节约本土新能源车企的物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实现补链后的强链延链,形成完整上、中、下游产业链配套,助推南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南昌经开区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聚焦产业龙头、区域总部、创新平台等,该区集中力量和优势进行精准“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了一批投资力度大、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其中,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已有70余家,年产值正向近千亿元进军。
在大项目带来的新机遇之下,该区着力建设中国(南昌)数字经济港、北斗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打造技术协同创新园、江西(昌北)高校科创谷等大型创新平台,走“以科研驱动产业,以产业融合资本,以资本助推科研”的新发展道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合一”,激活发展新动能。
近日,走进南昌经开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新基地,“机器换人”的“硬核科技”气息扑面而来。雪白的生产线上,橙黄色的机器人正在熟练操作,江铃集团与雷诺集团打造的首款A级电动轿车,正是通过这条生产线走出了国门。
据了解,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新基地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是该区重点打造的集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销售及智能出行于一体的项目,项目建设大量采用国际一流水准工艺装备,其中,焊装采用国际领先的新技术以及高效智能机器人,实现90%自动化率;涂装采用新型智能机器人,实现100%全自动喷涂;总装采用国际先进EP系统、智能AGV、人工视觉技术,通过虚拟化、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多平台、多车型的柔性化定制化生产。“与传统焊接相比,首款A级电动轿车的车身焊接采用了大量钢铝混合的连接工艺,这跟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有很大关联。我们整个车间大量采用机器人自动焊接,生产效率提高了20%。”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制造技术部部长王付才说,该项目一期已于2020年底全面投产,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能15万台/年,目前,他们正准备启动项目二期建设,向生产30万台新能源汽车迈步。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南昌经开区的优势主打产业,全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常年占全省的80%以上。近年来,该区坚持“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构建“1+3+X”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以集群发展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大关的经开区。
蕞近,不少经开居民发现,走在路上,目之所及尽是绿色。公园空地、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青葱翠绿,生活已经被绿色包围。精致如画的“邮票绿地”、小游园,以及健康步道、羽毛球场等锻炼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去年7月初,集休闲、读书、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经开中央公园一期对外开放,赢得了不少居民、游客的喜爱。“以前我们到处找场地打球,现在公园里面就有运动场,我们可以经常来这里打球,闲暇之余还能在公园里的书吧看看书,生活在经开真幸福。”居民王雄说。
经开中央公园一期的开园正是南昌经开区聚焦城市建管,不断提升功能品质的生动实践。去年以来,该区立足精细化管理,启动了海棠路、范家路、麦园路等3个街头“邮票绿地”的建设,提升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实施产业配套服务中心空港新城人才公寓文化休闲广场项目,打造以红色文化与青年时尚潮流相交融的休闲广场;重点推进了道路提升改造、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启动了31条市政道路更新改造。目前,筠霁路等7条道路改造提前完工,赤府路、香樟路2条“断头路”顺利打通,全区路网循环正加快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优化城市‘邮票绿地’和小游园布局的基础上,打造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和生态宜居的城区环境,不断拓展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位,释放生态惠民福利,为南昌市建设‘一枢纽四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南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