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2.1 开发区总体规划概述 2.1.1 开发区位置、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 (1)开发区位置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昌市昌北新城区,东临江西母亲河 -- 赣江; 西倚国家级风景旅游区 --梅岭;北毗江西蕞大的航空港 -- 昌北机场;南携南 昌市新的行政中心 --红谷滩。与南昌母城昌南城仅一水之隔。有新八一大桥、 赣江大桥、南昌大桥三桥沟通与母城的联系。开发区在南昌市的区域位置示 意图见附图 1,开发区航拍图见附图 2。 (2)规划性质 本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 进”前提下,在经历了 14 年快速发展的阶段后,通过调整发展观念,寻求新 的发展路径,本次规划提出开发区的性质为:以现代工业为主导,具有文教 科研特色的生活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区。 远景目标: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红谷滩、红角洲、凤凰洲互为补充、 相互呼应,成为工业发达、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的昌北新城区。 (3)功能定位 坚持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确定的以“四个基地”为目标的基本定位,即: 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基地;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低成本的扩张 生产基地;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基地;留学生、民营企业家的创业 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同时充分考虑宏观产业政策的变化,利 用南昌总体规划的调整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区位和综合优势,尽快发展城 市商务、旅游、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成为昌北地区除红谷滩之外另一个有 影响的城市中心区。 2.1.2 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目标及指标 (1)人口规模 近期(2005 至 2010 年 )人口规模 22 万人。 远期(2010 至 2020 年 )人口规模 30 万人。 (2)用地规模 昌北大道以南,昌西大道以东,港口大道和广兰大道以西,玉屏大街和
新建县以北地区(含蛟桥镇、老工业基地和大专院校 )。规划区面积为 52.43km2(2010 年 45km2)。规划范围见附图 4。 (3)经济发展战略 2004 至 2010 年间,预计开发区 GDP 年均增长 19%,2010 年,开发区预计 实现 GDP 200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1: 7: 2。 2010 至 2020 年间,预计开发区 GDP 年均增长 15%,2020 年,开发区预计 实现 GDP 800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9: 70: 21。 (4)社会发展战略 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宜居环境,落实科学人才观,实行人才强区战 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结构转型,大力促进人口就业,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 (5)空间发展战略 按照南昌市总体空间结构调整的格局,在实现区域整合的基础上扩大自 身优势和特色,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逐步改善开发区的空间格局,促进开 发区空间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调整。 (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策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关注生态安全。在生态健康的基础上,形成区域性资 源的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水库等生态敏 感地区。制定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 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资源。 (7)开发区建设目标 近期 (2005-2010) :大力促进开发区增长方式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 变,以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配套设施的完备高效促进产业结构和开发区城 市建设的战略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区发展框 架和基础。 远期(2011-2020):在自身建设发展较为成熟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外延增 长潜力,通过区域整合增强自身发展空间和潜力,以成熟的理念和运作方式 实现现代化综合产业区的发展目标。 2.1.3 开发区总体布局规划
2.1.3.1 南昌市总体规划对开发区总体布局的影响 《南昌市总体规划 (2005 — 2020) 》中,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 大问题进行了统筹安排,对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要求是: “规划用地面积 52.43km2,到 2020 年总人口为 30 万,是昌九工业走廊发展重点之一。重点发 展机械制造、轻工食品、电子仪表、新型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居住和 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昌北城重要的现代工业、文教科研和生活综合区” 。 在南昌市总体规划层面确定的位于本开发区或在本开发区外围的市级重 大基础设施有: (1)交通设施 对外交通设施:南昌昌北机场;铁路北站;昌九高速公路、京九铁路; 绕城高速公路;乐温高速公路;西外环;北外环。 公共交通设施:轨道交通 2 号线 号线)市政基础设施 供电设施:盘龙山 220KV 变电站;纸业集团 220KV 变电站;麦园 220KV 变电站。 供水设施:双港水厂 (现有 )、牛行水厂。 排水设施:红谷滩污水处理厂、白水湖污水处理厂。 垃圾处理设施:麦园垃圾填埋场。 2.1.3.2 现状土地特点 开发区的已建设用地达到 31.34 平方公里, 占已批用地 43.95 平方公里的 71.3%,占规划用地 52.43 平方公里的 59.8%。存在问题主要是:居住用地比 重偏低,公共服务设施比例偏低,目前看来,土地的外延扩展潜力有限,内 涵式更新难度较大。 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2004 年底 )见附图 3。 2.1.3.3 开发区建设用地结构调整的要点 (1)工业用地:本开发区是以工业为主的开发区,工业用地的合理规模和 布局是构成开发区整体结构的重点。应当根据产业发展重点和合理结构统筹 规划、合理安排。
(2)居住用地:提高居住用地的比例,成套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环境优美、 设施配套的住宅小区,改善开发区工业区的单一形象,提高开发区的宜居性。 (3)综合交通设施用地:保证公共交通用地,做好前期轨道交通用地的选 择和预留,配套停车设施和对外客货运场地用地。 (4)公共绿地:完善绿地系统,尤其是保证公共绿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 (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大力加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近期优先保 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供应,提高开发区的生活、工作、居住的便捷性。 2.1.3.4 开发区总体布局结构 (1)总体布局结构 “一轴两翼”的总体规划结构, “一轴”是指以昌九大道、庐山南大道、 京九铁路等为主体的南北对外交通轴线,依托这条轴线构造未来昌北城市新 区的公共发展带; “两翼”是指以南北发展轴线为分界,将开发区划分为东西 两翼,东部主要包括白水湖组团,西部主要包含原有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 (2)组团划分 组团划分的原则为:城市空间结构拓展与调整要求:功能的相对完整性; 铁路、主要交通干路的隔断。规划区划分为四个组团,见附图 5。 ①枫林组团 用地规模 6.60km2。 性质定位:综合核心组团,发展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功能, 并设立开发区的管理中心、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运营中心、人才交流 中心、中小企业孵化器。 ②黄家湖组团 用地规模 24.40km 。 性质定位:精密机械工业、信息产业、科技研发及配套居住基地,发展 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制造业、计算机工业、电子信息工业、生物工 程等产业。规划有配套的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区。 ③梅岭组团 用地规模 7.35km2。
性质定位:综合物流组团及生活服务区。结合汽车及重型机械制造发展 仓储物流业。同时主要为黄家湖工业组团作商业、居住配套。 ④白水湖组团 用地规模 14.08km2。 性质定位:白水湖现代制造业基地及其商业、居住配套,发展新型建材、 造纸业、精密仪器大中型制造业等,同时结合赣江国际码头规划保税物流及 加工区。 各组团规划规模 (2020 年 )见表 2.1-1。 表 2.1-1
类别代码 R R 居住用地 R1 R2 R22 C C1 C2 C3 C 公共设施用地 C4 C5 C6 C7 C9 M 工业用地 M M1 一类工业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中小学用地
类别名称 二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港口用地 道路用地 广场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公共绿地 防护绿地
2.1.4 开发区建设用地规划 2.1.4.1 工业用地规划 (1)工业用地布局原则 按照工业用地布局相对集中、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部分调整了现状工 业用地布局。主要是通过规划调整改变部分老工业用地和尚未建设工业用地 的原有使用性质,并适当增加工业用地的规模,通过规划落实“合理规划、 重点招商、服务企业、培育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 (2)产业转型与工业用地布局调整 对于中心区及规划居住区范围内的工业用地,通过规划调整改变原有使 用性质,积极引导进行工业用地置换,安排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停车场、公园、绿地等用地,使原来用夺参与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以利于用 地合理安排和使用。工业置换的基本类型有 3 种:
①置换为公共设施用地: 处于枫林组团中心区或其它组团次中心区的工厂 用地,由于对城市影响较大,积极向外转移,同时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安排商 业办公用地。 ②置换为居住用地: 主要是位于黄家湖组团、白水湖组团和梅岭组团中心 区的工业用地被置换为居住用地。 ③置换为工业用地: 规划区内的工业用地,将严重污染的企业置换为都市 型工业,有污染的企业置换为无污染的工业。 (3)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一类工业用地:现状一类工业用地面积为 2.62km2,零散分布于规划区的 西南部分。规划将零散的一类工业用地向枫林西大街和青岚大道附近集中。 规划一类工业用地面积为 3.07 km2,基本上集中于双港西路、玉屏西路、芙 蓉路、紫荆路之间。 二类工业用地:现状二类工业用地为 9.44km2,散布于开发区用地中。规 划调整将二类工业用地集中布置,避免与居住区和城市中心区用地过度混合。 规划二类工业用地面积为 10.35 km2,用地集中于黄家湖工业园区、白水湖工 业园区。 2.1.4.2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1)规划原则和目标 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城市的可居住性;保 持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健康宜人的生活社区和绿色人居 环境。 (2)规划用地布局 规划调整通过用地置换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同时按照居住用地适当集中 布置的原则,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提高居住品质。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 7.61km , 占开发区建设总用地比例为 14.51%。 “有机更新”枫林组团中心城区;完善梅岭、白水湖、黄家湖各组团居 住中心的建设。 2.1.4.3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 0.11km2,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0.21%。保
留原分布于开发区中心区及白水湖中心区的行政办公用地,并新增黄家湖中 心区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用地:规划 1 个区级商业中心区,位于枫林组团。规划设置 4 个组 团级商业中心区,其中梅岭组团 1 个、黄家湖组团 1 个、白水湖组团 2 个。 文化娱乐用地:2020 年,规划文化娱乐设施用地面积为 0.39km2,占城市 建设用地的 0.74%。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为 0.14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27%。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开发区高等院校集中的特色将予以重点保持,对各 高等院校基本保留。大量增加科技研发用地的比例。科技研发用地结合几个 大居住组团中心的商业用地设置,共享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资源。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为 0.12km2。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设置开发区敬老院 1 座,位于筠霁路东侧。按照 每 3.7 万人 /处的服务规模规划社区老年人福利院 8 所。按照同样服务规模规 划残疾人康复中心 8 所。 2.1.4.4 仓储用地规划 一是依托运输枢纽进行布局。二是依托交通枢纽进行布局。三是依托制 造业基地进行布局。规划仓储物流用地面积为 1.11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2.11%。 2.1.4.5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建设标准:至 2020 年,规划建成区内城市绿化率大于等于 3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等于 22m2,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 40%。 布局结构:以梅岭和赣江两大生态圈构架开发区绿地系统的主结构。城 市景观营造和生态保护对于开发区的发展非常重要,开发区具有特色的城市 景观独特优势,重视生态廊道的规划预留,利用既有水系沟通梅岭绿色空间 向城市景观的渗透,以及引入赣江江景向城市景观的渗透。在此基础上,合 理布局城市各类绿地,逐步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立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绿地系统布局:以滨河、道路防护绿地为主体构成的绿色网络与滨湖公 园绿地等绿色斑块有机联系,形成城区绿地系统副结构。其中,道路绿地突
出四大组团之间的道路绿化隔离绿带,公园绿地规划突出与滨河绿带构成的 绿网的有机联系,并建设“三湖四水”的水域绿化网络。 ①“三湖” ,指白水湖、孔目湖、黄家湖等三湖。依托该三湖形成的公园 绿化区将凭借其重要的地域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条件及 功能完善的现代风景旅游区的地位而成为公园体系中的亮点,连同在居住区 和工业区中间规划的带状或块状公园,构成了城区的多个绿点,不仅能够有 效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而且能增加居民日常休闲空间,提升居民 的生活品质,创建宜人的人居环境。 ②“四水” ,指瀛上河、龙潭水、青岚水和双港水四条水系及其配套的防 护绿化系统,形成了穿越开发区的四条绿色廊道。这四条绿色廊道与若干块 状的公园相连,形成了城区绿网的骨架,同时,这四条绿廊也是营造城市特 色自然景观的重点线 交通用地规划 ①对外交通 a、铁路:规划有两条主要的铁路线,京九铁路为现有线路,从开发区中 间穿行;另一条铁路——西环线是在现有在开发区西侧经过的铁路线基础上 进行调整,向北连通,并与京九铁路做了新的接驳。规划铁路客运站 1 处, 位于皇姑路旁。 b、航运:在港口大道和北山路交汇处附近设置客运码头一处,以承担开 发区和主城区之间的水上客运功能。 c、对外客运场站:规划公路客运站 3 处。一处位于麦园路和玉屏西街交 叉口附近, ;一处位于志敏大道和昌九大道交叉口附近。 d、货运系统:开发区内设置公路货运站 3 处,分别位于玉屏西路和丁香 路交叉口附近、昌北大道和昌西大道交接处附近、外环路和京九铁路交汇处 附近。 ②道路系统 开发区道路广场规划用地面积 8.23km2,占用地总面积的 15.70%。其中, 规划道路用地总面积 8.15km2,占总用地的 15.54%;规划广场 5 处,总面积 0.08km2,占总用地的 0.16%。规划道路网密度为 4.67km/km2。
开发区主干路网由“两环六横七纵”系统构成。 “两环”为经过开发区的 南昌城市外环线和中环线; “六横”为主要的六条东西向干道,分别为昌北大 道、双港大街、枫林大街、玉屏西街、黄家湖路; “七纵”为主要的七条南北 向干道,分别为机场路、白水湖路、黄姑路、昌九大道、桂苑大道、青岚大 道、海棠南路。本规划中将原先穿越开发区内部的昌九高速外移至开发区西 侧。 ③轨道交通系统 依据南昌市总体规划,积极进行轨道交通用地预留技术论证工作,同时 进行用地规划准备,以“ TOD”模式 (依托公共交通进行开发 )进行开发区公共 设施的建设。 开发区用地规划见附图 6,产业用地规划见附图 7。 2.1.5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蕞高日用水量为 39 万 t/d。供水水厂有三座,分别为现状规划区附 近的长堎水厂、规划区内部双港水厂和新建牛行水厂。长堎水厂生产规模 10 万 m3/d,双港水厂生产规模从 7 万 m3/d 扩建至 12 万 m3/d,牛行水厂生产规模 30 万 m3/d。长堎水厂和双港水厂主要供给规划区用水 22 万 m3/d,牛行水厂补 充规划区用水 17 万 m3/d。另外规划区内新建一座供水加压站,乐化加压站 (4 万 m3/d)。积极进行中水回用准备,可在工业区中进行试点,远期进行推广。 (2)排水工程规划 采取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雨水排除:雨水系统与市区水系、城市防洪相结合,雨水采用与城市排 涝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排放。严格保留调蓄水面,不得随意占用填埋,综合整 治排水渠,逐步完善雨水工程系统,并按设计要求达到排涝标准。 雨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地形就近将雨水排入水体。雨水系统沿城市主次干 路敷设。根据城市规划布局,按照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进行流域划分, 结合地形及自然沟渠将规划区共划分为 8 个雨水排水流域。规划充分利用城 市中的洼地、池塘和湖泊调节雨水径流。城市雨水自流排放困难的地区,采 用雨水泵站或与城市排涝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排放。
规划区划分为两个排水分区,以穿越开发区的京九铁路和双港东大街为 界。 分区一的污水集中收集后排入白水湖污水处理厂, 规划处理规模 16 万 t/d; 分区二的污水集中收集后排入南昌市红谷滩污水处理厂,远期处理规模 60 万 t/d,近期处理规模 20 万 t/d。红谷滩污水处理厂位于凤凰洲,该污水处理厂 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模为日处理污水 20 万 t,其服务范围为红谷滩、 红角洲、凤凰洲、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新建县长堎地区等,服务面积 约 70km2,服务人口约 70 万人。红谷滩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 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 B 标准,处理后的尾水经六孔闸排入 赣江,该污水厂拟于 2007 年底建成投入试运行。 排水规划见附图 8,红谷滩污水收集规划见附图 16。 (3)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用电负荷蕞高将达到 150 万 KW 左右。 规划区主要由 220KV 终端变和 110KV 高压配电网为主供电。 2010 年前, 整理完善现有变电站供电范围,梳理交叉供电问题。至 2020 年,开发区将有 220KV 变电站 3 座; 110KV 变电站 5 座,需设置 10KV 变电所 75~ 113 个。 规划 110KV 线路采用架空敷设,高压走廊宽度为线KV 线路采用低埋形式敷设。架空电力线路经过工厂、车站、 港口、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有关电力 线)电信工程规划 电线 万部,规划确定规划区线 万部。规划区实行等 位拨号,用户线)燃气工程规划 居民用气指标 2010 年 2510MJ/人?a(0.39m /人?d), 2020 年 2930 MJ/人 ?a(0.45 m3/人?d)。规划 2020 年居民用气量为 87900 万 MJ/a(13.50 万 m3/a)。 公建用气量按居民用气量的 30% 计,规划 2020 年公建用气量为 26370 万 MJ/a(4.05 万 m3/a)。工业用气量按总用气量的 30%计,规划 2020 年工业用气 量为 34281 万 MJ/a(5.27 万 m3/a)。 压力级制为高、 中压二级系统, 高压为 0.4~ 0.3Mpa, 中压近期为 1.0Mpa,
远期为 0.4Mpa。规划一座 12 万 m3/h 的天然气接收门站,以及一个天然气储备 站。开发区目前已建设一个个液化石油气运转站,作为辅助气源。 (6)环卫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和密闭式的收集清运方式,由环境卫生车辆将 垃圾从小型密闭式收集站运至大型垃圾转运站,然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理, 以消灭二次污染。 规划小型垃圾运转站每 0.7~ 1km2 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 100m2。大、 中型垃圾运转站每 10~ 15km2 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 3000m2,开发区内增 设 3 座。 (7)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防洪工程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建设,内涝防洪堤按五十年一遇标准 建设。开发区要求基本具备抗御 6 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规划 2020 年在开发区 设置 2 个区级指挥所,增设消防站 2 个。 2.1.6 近期建设规划 (1)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枫林组团中心区、梅岭组团和白水湖组团副中心 的建设、工业用地的潜力提升、周边用地的启动区建设。 (2)公共设施建设 行政办公设施:在范家路建设黄家湖组团行政办公区。完善桂苑大道和 枫林西大街交界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大楼及周边广场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完 善白水湖路旁白水湖工业园办公大楼的建设。 商业金融设施:重点调整完善枫林组团区级商业中心区,增加商业、办 公、文化娱乐等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设施:盘活重组教育资源,新建、扩建的开发区和住宅区要按 照规划要求与工程同步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 医疗卫生设施:在双港东大街北侧新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各 1 所。 在志敏大道北侧的较独立的地块中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所。 文化娱乐设施:在双港西大道两侧新建中心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青 少年活动中心,逐步形成开发区文化中心。 体育设施:在枫林东大街北侧规划建设开发区体育中心,规划用地
0.14km2。 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 (3)居住用地 进一步改善商品房投资结构,增加适合居民需求的有效供给,适当控制 高档商品住宅的开发建设。不断改善住房环境与质量,提高城市居民居住面 积。重点建设梅岭、白水湖等组团的居住区。 (4)近期工业用地布局:工业发展布局调整,将现状比较散乱的工业用地 分布进行集中布置,基本形成以工业园区 (集中区 ) 为主导的工业空间组织结 构,组团式发展,建成若干特色明显的工业基地。枫林组团和梅岭组团发展 科技研发和一类工业,对传统工业企业实施结构调整和搬迁改造,对传统都 市型工业实施改造提升。重点推进黄家湖组团、白水湖组团工业园区建设。 (5)交通体系建设 铁路建设:在现有在开发区西侧经过的铁路线基础上进行调整西环线, 向北连通,并与京九铁路做了新的接驳。 近期城市道路系统网建设规划:完善开发区“两环六横七纵”的主干路 网系统。将原先穿越开发区内部的昌九高速外移至开发区西侧。重点整理枫 林组团中心区内的原有路网结构,在梅林组团和白水湖组团内部适当增加次 干道以补充原有路网。在京九铁路站场周边也新增道路以加强南北向交通联 系。 近期新增两条主干公交线路,一条线路为海棠南路——双港西大街—— 曰修路,在海棠路站与轨道交通四号线接驳;第二条线路为海棠北路中段— —桂苑大道——玉屏东大街。 (6)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给水工程:扩建双港水厂 (规模 12×10 m /d),新建牛行水厂 (规模 30× 104m3/d),使城市总供水能力达到 42×104m3/d 。 排水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70%。 电力工程:整理完善现有变电站供电范围,梳理交叉供电问题。 通信工程:新建 2 个电信所。 燃气工程:天然气接受门站 1 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 1 座。
环卫工程: 机械化清扫率 60%, 道路冲洗率 50%, 垃圾分类收集普及率 20%, 机械化收集率 80%,密闭化收集率 100%,压缩运输率 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建设 3 座大中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 1 座。 防洪工程:完成江岸防洪堤和内涝防洪堤建设。建设双港电排站。 消防工程:改善现有消防站的装备,在白水湖新建 1 个标准型消防站。 抗震工程:建立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开展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进行地震立体监测系统建设和城市地震安全工程。 人防工程: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区级人防指挥所 2 个。 近期建设规划见附图 17。 2.1.7 环境保护规划 赣江各河段水质达到规定的水质功能要求,城区内河河道总体达到Ⅳ类 水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7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 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 300d/a; 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 80%;酸雨控制区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城区生 活垃圾实现分类收集,推广城镇垃圾分类收集。 实施国家酸雨中长期控制规划,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加大中心 城区工业企业关停并转迁的力度。 突出重点流域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完善流域治理机制,依 法对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集中力量重点治理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污染 源。 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见附图 1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