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广明代表:以进促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如何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城市建设等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广明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南昌市进行了什么有效探索?
万广明:近年来,南昌市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推动产业发展,全市产业体系加快完善,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推动重点行业推广应用智能绿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轻工纺织、新材料等优势传统产业全链条升级,2023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技改项目403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4%。
二是挖掘新兴产业新增量。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装备、航空等新兴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全市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两条产业链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同时,在未来信息、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健康等领域储备了一批先进技术,为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奠定基础。
三是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高标准推进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南昌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2023年,全市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全市科技领军企业(含入库)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累计总数超210家。
四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南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用,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00个,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6万家,累计建成5G基站超2万个,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400%,获评2022年度全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被纳入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五是强化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8810”行动计划,精准推送融资需求清单,2023年以来,陆续举办“3+1”产融对接活动,全力支持“一枢纽四中心”重点项目建设,累计签约金额962.27亿元。充分发挥沪深北交易所江西(南昌)基地专业服务作用,进一步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现有上市公司43家,占全省比重35.54%。
人民网:下一步,南昌市将做好哪些方面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稳中向好?
万广明: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重要遵循。下一步,我们重点是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坚定不移扩消费、强投资、优供给,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和安全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充分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进一步提振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以及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加快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会展经济。持续办好烟花晚会、八一广场升旗仪式等活动,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集聚。
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切实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的项目建设良好局面。在做优存量的同时努力做大增量,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资本招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有效激发民间投资。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经营主体获得感不强、经营成本偏高的短板,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降低制度******易成本和经营成本,真正把“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帮助民营企业家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与此同时,更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时刻绷紧安全生产之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稳中向好提供安全保障。
人民网:近年来,南昌市推动城市提质扩容,成效显著。请您分享下南昌在城市建设中是如何优格局、补短板、提品质的?下一步,计划怎样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万广明:近年来,我们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城市提质扩容,实现了城市整体形象、功能品质新的提升。一是持续优化对外通道。扎实推进机场、高铁、航运、码头等重大工程建设。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头部批次工程已启动建设,瑶湖机场向民营飞机开放。杭昌高铁黄昌段、南昌东站、南昌南站正式开通运行。姚湾综合码头(一期)7个泊位通过验收,对外通道更加畅通。
二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十纵十横十联”的城市交通网,全力推进地铁1号线号线东延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专项行动,全市道路平均车速提升4km/h,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
三是持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59.93平方公里, 打造城市客厅“席地而坐”示范点13个, 建成公共停车场125个, 新增泊位13888个,累计完成排水单元污水管网建设1550.41公里,改造老旧小区303个。
四是持续擦亮城市品牌。全面整合南昌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打造运营好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等历史文化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1.9亿人次,增长1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7.79亿元,增长41.3%,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上升。
接下来,我们将科学有序实施“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城市发展战略,把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作为聚集各类资源要素、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抓手,持续增强城市聚人、聚势、聚资源的能力:
科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努力实现全市生产、生活空间的更优布局。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全省设区市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的综合交通网络。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持续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保持城市干净整洁、美观协调。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聚焦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保障存在的短板,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暖心实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编者按: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如何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城市建设等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广明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南昌市进行了什么有效探索?
万广明:近年来,南昌市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推动产业发展,全市产业体系加快完善,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推动重点行业推广应用智能绿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医药健康、绿色食品、轻工纺织、新材料等优势传统产业全链条升级,2023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技改项目403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4%。
二是挖掘新兴产业新增量。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装备、航空等新兴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全市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两条产业链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同时,在未来信息、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健康等领域储备了一批先进技术,为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奠定基础。
三是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高标准推进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南昌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2023年,全市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全市科技领军企业(含入库)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累计总数超210家。
四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南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用,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00个,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6万家,累计建成5G基站超2万个,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400%,获评2022年度全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被纳入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五是强化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8810”行动计划,精准推送融资需求清单,2023年以来,陆续举办“3+1”产融对接活动,全力支持“一枢纽四中心”重点项目建设,累计签约金额962.27亿元。充分发挥沪深北交易所江西(南昌)基地专业服务作用,进一步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现有上市公司43家,占全省比重35.54%。
人民网:下一步,南昌市将做好哪些方面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稳中向好?
万广明: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重要遵循。下一步,我们重点是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坚定不移扩消费、强投资、优供给,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和安全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充分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进一步提振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以及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加快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会展经济。持续办好烟花晚会、八一广场升旗仪式等活动,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集聚。
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切实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的项目建设良好局面。在做优存量的同时努力做大增量,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资本招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有效激发民间投资。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经营主体获得感不强、经营成本偏高的短板,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降低制度******易成本和经营成本,真正把“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帮助民营企业家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与此同时,更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时刻绷紧安全生产之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稳中向好提供安全保障。
人民网:近年来,南昌市推动城市提质扩容,成效显著。请您分享下南昌在城市建设中是如何优格局、补短板、提品质的?下一步,计划怎样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万广明:近年来,我们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城市提质扩容,实现了城市整体形象、功能品质新的提升。一是持续优化对外通道。扎实推进机场、高铁、航运、码头等重大工程建设。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头部批次工程已启动建设,瑶湖机场向民营飞机开放。杭昌高铁黄昌段、南昌东站、南昌南站正式开通运行。姚湾综合码头(一期)7个泊位通过验收,对外通道更加畅通。
二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十纵十横十联”的城市交通网,全力推进地铁1号线号线东延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专项行动,全市道路平均车速提升4km/h,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
三是持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59.93平方公里, 打造城市客厅“席地而坐”示范点13个, 建成公共停车场125个, 新增泊位13888个,累计完成排水单元污水管网建设1550.41公里,改造老旧小区303个。
四是持续擦亮城市品牌。全面整合南昌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打造运营好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等历史文化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1.9亿人次,增长1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7.79亿元,增长41.3%,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上升。
接下来,我们将科学有序实施“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城市发展战略,把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作为聚集各类资源要素、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抓手,持续增强城市聚人、聚势、聚资源的能力:
科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努力实现全市生产、生活空间的更优布局。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全省设区市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的综合交通网络。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持续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保持城市干净整洁、美观协调。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聚焦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保障存在的短板,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暖心实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