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创策源转化力开创南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局面——奉贤区推进科技创新事业纪实
2024年的奉贤区科创事业继续在高歌猛进中发展:科技服务业逆势增长,2024年1-11月营收71.54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排名全市头部;全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97.49亿元,同比增长84.1%;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集成创新与支撑体系创建及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氢晨新能源等15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通过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实现奉贤区零的突破……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从传统的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到如今正在建设的前沿技术转化首选区,1年以来,奉贤区科委、科协切实履行奉贤区委关于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推进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提升科创策源转化力,奋力开创南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局面。
瞄准“五个创新”发力加速培育科技企业
瞄准基础理论创新、底层技术创新、颠覆项目创新、跨界融合创新、转移转化创新这“五个创新”持续发力。2024年,奉贤区奋发向前,继续建设高质量孵化器、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打造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
奉贤区高科技企业数量稳步增长。2024年全年共受理高企申报727家,首次认定230家。此外,还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家,1460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同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小升规”企业80家。
区域R&D经费支出稳定增长。2023年奉贤区R&D支出44.64亿元,较2022年净增5.56亿元,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3.16%,同比增长10.88%,增速排名全市第五。同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
奉贤区科委主任卓雅介绍说,2025年奉贤还将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持续孵育后备企业。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达到5%,同时探索“科创飞地”区区合作新机制,深化与浦东、徐汇、杨浦等科创资源禀赋区域合作交流,合力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双创整体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在全球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大型叶片制造及海上风电领域对高性能、耐盐雾老化的结构胶黏剂的需求愈发迫切。奉贤区高科技企业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持续创新,成功研发出满足严苛性能要求的大型风电叶片环氧结构胶、海上风电叶片环氧d型结构胶,并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遥遥领先,展现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就并非个例。在奉贤区,科技创新的热潮正蓬勃涌动,区内共有14家企业凭借优秀项目荣获“2023年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称号,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充分彰显了奉贤区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领域的强劲实力与蓬勃活力。 为了增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2024年奉贤区先后举办第七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奉贤区东方美谷专场赛技术需求发布会、第九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东方美谷专场赛、2024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未来健康领域赛)等,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出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奉贤区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持续发力,加强企业跟踪服务,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促进产学研医协同合作。去年1-11月,奉贤区完成规上生物医药产值210.35亿元,排名全市第三;逐步建立AI+、细胞与基因治疗和合成生物学等新赛道企业库,支持企业深耕前沿领域,加速推进海外布局;还组织召开上海交大生物医药项目产学研对接会,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2025年,奉贤区将加强颠覆性技术供给,培育颠覆性创新文化,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育’新机制,重点发现和挖掘一批颠覆性技术方向。”卓雅介绍说。
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 服务区域创新发展
科技工作者是科创工作的主力军。2024年,奉贤区科委、科协继续秉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模式,积极服务科技工作者,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2024年,奉贤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依托商会组织的机构——奉贤区安徽商会科协。成立一年以来,协会引入各类创新资源,进行科技政策倾斜,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展开相应的合作交流,帮助商会企业解决各种堵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推动企业攻克关键技术方面的难题。
截至2024年11月,奉贤区已经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77家,其中院士工作站8家、专家服务中心3家、专家工作站66家,累计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5名,入驻工作站团队的专家达498名。
奉贤区科协主席唐瑛介绍说,2025年奉贤区将加强对基层街镇科协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科协组织增长,持续打造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中心的创新服务平台和以青年科技人才托举为中心的科技人才服务平台。
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推进科普品牌建设
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环境、土壤和养分,只有在科学普及的“滋润”下,科技创新的“种苗”才能蕞终长成参天大树。
2024年,奉贤区鼓励整合公共资源,挖掘科普特色,打造“15分钟科普生态圈”,使街镇居民就近享受科普资源,邀请医学工作者、高校教师及科普达人开展科普大讲坛,至2024年10月,共开展111场,惠及人次超过7000人。
“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快速调整工作思路,专注打造‘15分钟科普生态圈’,将科普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用发挥到极致,打造一批口碑良好、性价比高的科普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唐瑛表示。
转载自:上海科技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